英国战俘被关2年后得知母亲病危,向德军申请探亲,获批后他的做法让人敬佩

扬宣平摄影 2025-07-27 17:16:49

在现代社会,战争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陌生的概念,因为我们生活在相对和平的时代。然而,翻阅历史的篇章,我们会发现各地的战争几乎层出不穷。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最为人熟知且影响深远的事件。

这两场全球性的冲突给无数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这场历史浩劫中,虽然血腥的厮杀成为主旋律,但也有不少令人感动的故事流传下来,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个源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小故事。

故事的主角名叫罗伯特·坎贝尔。他身为英国陆军上尉,在1914年英德交战如火如荼的时期,遭遇到了一场惨烈的战斗,因而重伤不治,并最终落入敌军的囚徒之中,成为德军的战俘。令人意外的是,德军对待这位重伤战俘并不恶劣,他们及时将他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以确保他的伤势得以恢复。

康复后的罗伯特尽管身体已好,但仍被迫滞留在德军的战俘营中,时光荏苒,转眼两年过去了。令人不寒而栗的是,他在囚禁期间收到了一封来自家乡的信件,信中透露,他的母亲已被确诊为癌症晚期,时日无多,希望能见到儿子的最后一面。这无疑让他心如刀绞,因而出于对母亲的孝心,他决定向当时的德国皇帝写信,恳求允许他回家探望。

这样大胆的要求听起来不禁让人哑然失笑。作为被俘的战士,他竟然向敌对国家的统治者乞求特权,岂不是自投罗网?在中国古语中若是让他返乡,那无异于“虎归山林”,而他寄出的信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更为戏剧化的是,德国皇帝果然收到了他的信,并出人意料地同意了这个请求,不过附带条件是罗伯特必须在两个星期内回归战俘营。于是,他终于得以返回英国,与久别的母亲度过了一周幸福的时光,然而好景不长,在离开后的三个月里,母亲因病去世了,留下他独自承受失去的痛苦。

尽管这样的情节听起来很难让人信服,作为战俘,谁会愿意轻易返回监狱呢?不仅是我们质疑,就连与他同囚的其他战俘以及德军士兵乃至皇帝本人,也都怀疑他会选择如此冒险的举动。他完全可以趁机逃避,重返英军,或选择在这片土地上苟且偷生。

然而,罗伯特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去,虽然他内心抵触,但作为一名军人,他有着深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他深知遵守诺言的价值,认为一旦违背,自己将永远活在愧疚之中。

回到战俘营后,他并未老实待着,而是与狱友一起策划了越狱计划,虽然一度成功,但最终又被德军抓回。然而他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才重新获得自由。即便如此,罗伯特依然满怀责任感,后来又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且这一世他仍然幸存下来,活到81岁。

虽然这个故事充满了疑问与荒谬,但我认为,世界上依然存在一些人坚守着人类的基本底线。也许在大多数人眼中,这种坚持微不足道,但对某些人而言,它却是与生命同等宝贵的信念。

0 阅读:2
扬宣平摄影

扬宣平摄影

扬宣平带你看不一样的风景,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