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三天,韩国瑜打出“王炸”,连胜文力挺馆长,黄智贤尴尬了

纪皓呀 2025-07-27 16:52:12

近期,随着大规模罢免行动进入倒计时阶段,离7月26日的三阶投票只剩下最后三天左右,蓝绿双方的攻防战愈演愈烈。特别是在一些关键人物如赖清德、柯建铭和卓荣泰等因言论不当而遭到公众批评后,绿营的罢免优势已经彻底丧失。为挽回局面,绿营迅速发布了一段蔡英文提到“鼓励投票”的视频,画面中还出现了“7月26日同意罢免”的标语,意图用此来稳固基本盘,并激励“英系”的支持者投下“同意票”。然而,事与愿违,蔡英文立刻对视频内容做出澄清,强调这是2024年录制的,并非针对当前的大罢免事件。这一举动使得蔡英文与赖清德的矛盾暴露无遗,表明“英系”以及绿营中的“非赖系”并不支持此次罢免。此事无疑成为了压垮罢免行动的最后一根稻草,使赖清德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这一结果并不难理解。一旦罢免成功,蔡英文及其“英系”所面临的冲击将远比蓝白阵营更为严重。蓝白阵营尽管受到打击,也只是等待下一次机会,而“英系”则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赖清德如果成功,他的下一步便是确保绿营内“一家独大”,这一过程中“非赖系”必定会遭遇全面打压。以2026年的提名为例,恐怕“英系”甚至无法获得提名资格,意味着他们将彻底被边缘化。如此一来,蔡英文不支持大罢免也就不足为奇了。

绿营的重量级人物游盈隆曾分析指出,蔡英文的缺席支持,将成为大罢免过程中的重大变数。舆论普遍认为,这一举动将削弱中间选民和“非赖系”选民的投票积极性,使得赖清德的失败几乎成了定局。

相较于绿营的动荡,蓝白阵营的反罢气势如破竹。近期,白营借柯文哲之名,努力通过他的知名度来鼓动更多支持者。白营已经全力投入反罢,誓要赢得这场战斗。即便是黄珊珊和陈佩琪,也放下了过去与蓝营的隔阂,站在了反罢的一线,充分展示了白营的决心。值得一提的是,除了31名蓝委的罢免问题,白营唯一的地方主管——新竹的高虹安也被卷入了这场罢免风暴,并将在7月26日参与投票。对于蓝白来说,这场罢免已经没有了阵营之分,彼此站台,力求共同应对。

7月22日,韩国瑜的一次行动无疑为反罢注入了强劲动力。他前往新竹,陪同高虹安进行扫街活动,进一步推高了蓝白阵营的反罢气氛。韩国瑜凭借其强大的个人号召力,成为了众多支持者的焦点。在现场,他的“韩式幽默”让反罢氛围达到了高潮。他特别指出,如果高虹安被罢免,新竹的主管将由绿营派遣,而这一人选必定会听从绿营领导人的意见,这将使高虹安为民争取的成果化为乌有。每到一个选区,韩国瑜总能精准地指出反罢失败的后果,从而大大提升了反罢效果。

除了韩国瑜,蓝营另一位“太阳”卢秀燕也展现了非凡的表现。无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个人时间,她都投入到了反罢的宣讲中,几乎没有停歇。7月20日,卢秀燕错过了高铁班次,不得不站着搭乘,但她的这一举动却赢得了市民的一致称赞,大家认为她接地气、展现了“妈妈性格”。然而,绿委王义川却对此嗤之以鼻,声称这一行为是摆拍,并且批评高铁过道不能站人。这一言论引发了岛内网友的强烈反应,大家纷纷质疑王义川的无知,并指出他与普通市民的距离越来越远。

面对王义川的抨击,卢秀燕并未停歇,反而利用这股舆论能量宣布将从7月23日起,请假三天,全力投入反罢宣讲,直至7月26日的投票结束。这一举动无疑令绿营感到压力山大。

此外,赖清德面临的麻烦远不止这些。7月22日,来自岛内60个劳动组织的500名劳工,分别从岛内各地出发,包围了行政院,要求卓荣泰就32%的沟通结果做出回应。蓝白阵营的“立委”纷纷前往现场声援,而绿委则缺席。现场负责人陈柏谦表示,谁为他们发声,他们便会根据7月26日的投票结果做出最后的决定。他们明确表示不怕被贴上标签,甚至呼吁劳工们站出来投下“不同意罢免”的票。如今岛内有超过1100万劳工,他们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既然绿营不关心他们,他们便要用投票来给绿营一个教训。

此外,馆长陈之汉近期的表现也备受关注。7月20日,他在新竹宣讲时公开为自己曾经支持绿营的言论道歉,并强调自己深知绿营的黑暗与真正目的,表示现在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誓言要干掉绿营。馆长还透露,他可能会停掉健身房,但绝不会放弃这场政治斗争。他的表态赢得了岛内广泛的支持,更让人感叹他的格局远超黄智贤等人。

同一天,朱立伦与馆长见面时,馆长直言蓝营的不足,指出蓝营面对绿营无所不用其极的攻击时,过于温和儒雅,容易吃亏。他强调蓝营不能再保持“温良恭俭让”,要大声说出“我们是中国人”。连胜文在受访时也表示认同,认为岛内绝大多数市民的祖先都来自大陆,他本人也不例外。

黄智贤的尴尬境地更是令人唏嘘。她一度批评馆长为“双面人”,却从未真正站上反绿的舞台。馆长毫不留情地指出,黄智贤虽然自称支持统一,但她的言论一直只是对大陆民众说的,岛内市民从未听到她有任何关于统一的声音。馆长的直言不讳让黄智贤陷入了深深的尴尬,她的立场和行动与馆长的格局相比,差距显而易见。

0 阅读: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