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成都军区司令员傅全有来墨脱边防的军营视察,却看到军营三百多人全都身着

大胆的走走 2025-07-25 18:08:11

1986年,成都军区司令员傅全有来墨脱边防的军营视察,却看到军营三百多人全都身着便装,他怒斥:“为何不穿军装!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6年,一架运输机在西藏墨脱海拔1200米的峡谷上空盘旋许久,才艰难寻得一处降落点,走下飞机的,是时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的“傅全有”。 这位从战火中走来、以治军严明著称的将领,脚刚踏上这片被雪山合围的“高原孤岛”,就看到三百多名战士列队迎接,身上却穿着红、蓝、灰各色便装。 他怒火瞬间冲上脑门,一声厉喝划破了山谷的宁静:“为何不穿军装!” 这一声吼,让在场所有人都怔住了,傅全有更未曾料到,在这遥远的边防,军人的尊严竟以如此心酸的方式呈现。 墨脱,这个被雅鲁藏布江冲开的县城,地理位置的险恶远超想象,它虽只有1200米海拔,却被四周五千米以上的雪山死死包围。 这里年降雨量高达2350毫米,是北京的四倍,潮湿到军装挂在屋里三天就能长毛发霉,晾到屋外半小时便会被大雨浇透。 更要命的是通往外界的唯一小路,到最近的县城直线不过120公里,却要翻越海拔落差4000米的多雄拉山口,单程得走上四天。 傅全有视察时,他的警卫员就曾失足滑下山坡,险些掉进雅鲁藏布江,尤其那段15公里长的蚂蟥区,战士们就算在裤腿上抹柴油、缠塑料布,也挡不住那些吸血的玩意儿。 班长王建国,在一次运补给回来时,竟然从身上拔下47条蚂蟥,而这些被蚂蟥叮咬出的伤口将近三个月才完全恢复。 这极致的运输困境,直接催生了物资补给的黑色幽默,一袋大米在拉萨卖30元,运到墨脱,光运费就得再加400元,而一双解放鞋的运费,够在内地买上十双新鞋。 面对如此成本,运输队只能优先保障粮食、药品和弹药,而军装,自然被排到了清单的末尾,结果就是,整个军营三百多人,只有87套完整的军装,还得留着执行特殊任务时穿。 平时,战士们都把军装用塑料袋层层包好,珍藏起来,大家身上穿的,有入伍前带来的蓝布衫,有家里寄来的厚棉袄,还有探亲时买的薄衬衣,穿的是五花八门。 炊事班长“李大勇”1983年入伍,领了两套军装,到1986年,一套早已被荆棘刮成了布条,另一套的膝盖和臀部也磨穿了无数次,全靠拿母亲寄来的床单反复缝补。 更令人难以释怀的,是那些初入军营的新兵,他们满怀憧憬而来,却发现或许要等大半年才能拿到属于自己的军装。 此时,军装,在这里成了奢侈品,也成了一种深埋心底的期盼。 傅全有在墨脱待了三天,他亲身体验了这里的艰难,也感受到了战士们对军装的渴望,最初的怒火,在目睹这一切后,迅速转变为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视察结束后,他顾不上休息,连夜赶回成都,向中央军委递交了一份详尽的报告,将墨脱的真实困境原原本本呈了上去。 这份报告,让墨脱的问题再也无法被忽视,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傅全有首先协调空军,为墨脱开辟了每月两次的空投航线。 这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墨脱山谷狭窄,十次空投能达到三次无奈返航,而坠入江中的物资与挂于悬崖上也占据了一半。 与此同时,后勤部门也行动起来,专门研发了采用速干材料的新式军装,不仅比普通军装轻30%,干燥速度快一倍,还在易磨损部位加了耐磨层。 1987年春节前,第一批500套新军装终于成功空投,战士们像过节一样,有人甚至抱着新军装睡了一夜。 李大勇换上新衣后,小心翼翼地把那件补丁摞补丁的旧“军装”寄回了家,他想让母亲看看,儿子这些年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戍边的。 在傅全有的持续推动下,墨脱公路的修建被提上日程,这条路的修建史,本身就是一部与天斗争的悲壮史诗。 早在1965年,工程队曾尝试修路,可只修了四公里就因塌方放弃,1975年到1980年,又修了106公里,结果毁于一场巨大的泥石流。 直到2009年,国家下定决心,投资9.5亿元重启工程,次年成功打通了最大的技术瓶颈——嘎隆拉隧道。 最终,于2013年10月31日,长达117公里的墨脱公路正式通车,这片土地与世隔绝的历史至此彻底画上句号。 公路的贯通,让军营的物资补给再也不是难题,新军装、新鲜蔬菜、各类物资都能顺畅运达,战士们军容齐整,士气高昂。 当地也因此迎来了巨变,农产品得以销往外界,旅游业开始兴起,墨脱真正实现了军地发展的双重飞跃。 傅全有即便在2003年退休后,也一直挂念着墨脱,当听说公路通车时,这位老将军无比欣慰,在晚年受访时感慨,看到战士们穿上新军装,生活好起来,他觉得一切都值了。 【信源】西藏军区军史馆

0 阅读:0
大胆的走走

大胆的走走

大胆的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