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韩国人在全球最大的问答网站上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成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秋凌 2025-07-25 15:06:55

一个韩国人在全球最大的问答网站上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成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轮值主席国后,就要我们提交申遗的证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轮值主席国,说白了就是暂时负责维护文化遗产秩序的“负责人”。

这个位置不是摆设,根据《公约》规定,主席国有义务确保各国申遗项目的真实性和独立性。

中国刚接手这个角色,就遇到韩国集中提交泡菜、春节这些有争议项目的申遗申请,换作谁来当这个负责人,都得按照规则来——你说这是你那边的文化,总得拿出点独特传承的证明吧?

韩国人可能觉得委屈:泡菜我们天天吃,春节我们年年过,凭什么不让申遗?

可历史得翻出来看看。

就说泡菜,中国北魏的《齐民要术》里写得明明白白,早在1500年前,中原地区就有了成熟的腌制技术。

韩国所谓的“辛奇”,直到16世纪辣椒传入后才逐渐形成,就连韩国文献也承认,这种腌制方式是古代从中原传过去的。

至于春节,朝鲜半岛从新罗时代就开始过这个节日,可新罗的历法、习俗全是模仿唐朝的,连“舍尔节”这个名字都带着汉字文化的痕迹。

您说这是“本地传统”,就好比邻居天天用您家菜谱做饭,突然说这道菜是他家祖传秘方,您能接受吗?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韩国申遗时总喜欢玩“模糊策略”。

比如端午节,江陵端午祭里的巫术活动,湖北出土的傩戏面具比韩国早了上千年,纹饰还非常相似。

可韩国偏偏要把这些中国元素包装成“独创”,甚至在申遗资料里刻意淡化历史联系。

这种做法就像把别人院子里的树砍了,种到自己院子就说这是祖传的,换谁当这个“负责人”能不管?

中国要求韩国提供资料,说白了就是要个“解释”。

您说泡菜是韩国的,那从三国时期到高丽时期的文献里,怎么就没出现“辛奇”这个词?

您说春节是本土的,为啥19世纪之前朝鲜半岛的春节习俗跟明清几乎一模一样?

这些漏洞不是靠改个名字、换个包装就能糊弄过去的。

就像韩国把“韩国泡菜”改成“辛奇”,以为换个说法就能撇清关系,可《诗经》里的“菹”字、马王堆汉墓的腌菜坛子,这些铁证摆在那儿,任谁也抹不掉。

最让人无语的是,韩国一边申遗,一边还反过来指责别人。

之前李子柒做个腌白菜视频,韩国网民非说抄袭“辛奇”工艺,可中国外交部都明确表示,中韩泡菜在原料、做法上有各自特色,本来就是文化交流的结果。

自家文化不认真研究,整天盯着别人的东西,这不是自找麻烦是什么?

中国也不是故意为难。

泡菜您爱吃就吃,春节您想过就过,可硬要把共同的文化据为己有,那就别怪别人认真对待。

韩国这波操作,不仅让自己陷入被动——2025年五项申遗项目因为证据不足被联合国列入“待撤销名单”,还把中国推到风口浪尖:您不说话,别人以为您默认;您说话了,又落个“压制小国”的名声。

这种两头不讨好的局面,说到底都是韩国自己种下的祸根。

现在回过头看,中国要求提供资料,其实是给韩国留了个面子。

真要撕破脸,从《齐民要术》到马王堆汉墓,从《诗经》里的“菹”字到明清的春节习俗,随便拿出一样都能把申遗材料砸个粉碎。

可文化这事儿,争一时不如争千秋。

与其在申遗场上纠缠不清,不如实实在在把精力放在保护真正的本地文化上。

毕竟,靠抢靠改得来的“遗产”,就算申遗成功了,也永远成不了民族的根基。

0 阅读:132

猜你喜欢

秋凌

秋凌

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