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战略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在俄乌战争中长期保持中立立场,俄罗斯可能

墨舞风华姿 2025-07-25 01:11:12

俄罗斯战略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在俄乌战争中长期保持中立立场,俄罗斯可能不得不调整其战略方向,这不就是变相在说“中国不够意思”吗? 俄罗斯战略专家的身份虽未明确,但多半来自莫斯科的智库或战略圈子,比如俄罗斯战略研究所或瓦尔代俱乐部。这类人物往往是退役军官或政府智囊,专精地缘政治,深谙大国博弈的门道。2025年初,这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中国的中立让俄罗斯感到压力。俄乌战争自2022年爆发以来,俄罗斯被西方制裁搞得焦头烂额,经济萎缩,军事资源吃紧。专家的发言背景是俄罗斯对中国的期待:希望中国能提供更多支持,比如高科技零件或外交背书。可中国始终保持中立,既不公开支持俄罗斯,也不谴责其行动。这种立场让俄罗斯有点“心凉”,觉得中国没站到自己这边。 中国的中立其实是大国算计的结果。俄乌战争打到第三年,全球经济和地缘格局都乱了套。中国要是公开支持俄罗斯,立马会招来欧美更狠的制裁。2024年,中国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高达1.2万亿美元,跟俄罗斯的贸易才2000亿,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中国还得顾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贸然站队可能让这些伙伴疏远。北京的外交官们很清楚,选边站的风险太大,可能让中国陷入经济孤立。更别说西方对中国的科技限制已经够严了,再给个理由,芯片、5G设备等关键领域可能被卡得更死。所以,中国的中立不是“怂”,而是权衡利弊后的精明选择。 俄罗斯这边却有点坐不住了。战争让俄罗斯损失惨重,2025年中期,俄军伤亡据报超60万,经济被制裁压得喘不过气。俄罗斯希望中国能多给点“干货”,比如无人机部件、军用芯片,甚至是公开的外交支持。可中国企业怕被西方二次制裁,出口到俄罗斯的高科技产品越来越少。比如,2023年后,中国无人机厂商DJI就暂停了对俄销售,怕被美国列入黑名单。俄罗斯战略专家的发言,其实是在公开“喊话”,想让中国感受到压力,多少给点实质性援助。但中国不为所动,外交部一如既往地表态“客观公正”,继续走自己的路。 中俄关系看着亲密,其实更多是利益驱动。两国在能源、贸易上有合作,比如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创纪录的石油,价格还打折。可中国对俄罗斯的依赖远不如俄罗斯对中国的。中国的市场、技术、供应链对俄罗斯是命脉,但俄罗斯能给中国的回报有限。专家的发言透露出俄罗斯的焦虑:中国不站队,俄罗斯可能得另找伙伴,比如印度或土耳其。但这些国家哪有中国的体量?俄罗斯的“战略调整”听起来更像无奈之举,实际操作起来难度不小,毕竟全球没几个国家能顶住西方的压力跟俄罗斯深度绑定。 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操作更显高明。中立让中国既能从俄罗斯那儿低价买能源,又能跟西方保持贸易往来。2023年,中国提出“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立场”,呼吁尊重主权和停火,但没点名批评俄罗斯。这份文件被西方认为偏向俄罗斯,但中国毫不在意,继续在联合国保持中立投票。2024年的金砖峰会,中国又借机推“一带一路”,跟非洲、东南亚国家签了一堆合作协议。这种“左右逢源”的策略,让中国在乱局中稳住了阵脚,还保住了和平倡议者的形象。 俄罗斯的处境却越来越难。战争拖得越久,俄罗斯的筹码越少。2025年,俄军在乌克兰东部的进展缓慢,占领区维持在20%左右,国内经济也被高通胀和制裁拖垮。俄罗斯想拉中国下水,但中国始终不松口。专家的发言在莫斯科引发热议,智库和媒体都在讨论俄罗斯还能不能靠中国“翻盘”。有人提出跟其他金砖国家抱团取暖,但印度忙着跟美国眉来眼去,巴西和南非又没那么大影响力。俄罗斯的“战略调整”更像是空话,实际能选的路子不多。 中国的中立立场还影响了全球舆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多次批评中国,2023年在联合国公开说中国是俄罗斯的“隐形盟友”。西方媒体也跟着炒作,称中国暗中支持俄罗斯。但中国不为所动,继续在国际场合强调和平对话。2024年,中国主办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俄罗斯想借机拉近关系,但中国更关注多边合作,没给俄罗斯太多“特殊待遇”。这种态度让俄罗斯的期望一次次落空,专家的发言不过是这种失望的公开表达。

0 阅读:0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