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离开黄埔军校的时候,只有一位学生敢专门来送行,这是比较难得的。后来这名学生

运赛过去 2025-07-24 12:52:56

周恩来离开黄埔军校的时候,只有一位学生敢专门来送行,这是比较难得的。后来这名学生成为国军名将,我军西北战场上的主要对手,他叫胡宗南。 胡宗南1896年出生在浙江镇海一个普通家庭,不久后全家搬到孝丰地区。他从小学习成绩好,1915年中学毕业后,先在当地小学当老师,教国文、历史和地理这些科目。那时候他每天上课,学生不多,但教得认真,还带大家看地图讲地形啥的。后来他转行去报社当总编辑,审稿子、改文章,接触了不少天文地理历史方面的书,这让他传统想法挺重的。1924年,他28岁了,决定考黄埔军校。初试过了,复试体检却因为身高不到一米六、体重轻被刷下来。他不死心,在考场外等着,找到廖仲恺说自己文化好,有潜力。廖仲恺一看他坚持,就破格录为备取生。 这样他进了黄埔第一期,训练严,很快就适应了。1924年11月,他分到教导第一团第三营第八连,当少尉见习官,不久升机枪连中尉排长。1925年东征,在棉湖战斗中,他带兵打仗,表现还行。这些经历让他在国民党军里慢慢爬上去。他是黄埔学生里唯一全程参与东征、北伐、统一、剿匪、抗战、内战这些事的,创下不少记录,比如最早当军长啥的。但他脑子里的愚忠,对蒋介石死心塌地,这点后来害了他自己。 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周恩来辞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准备走人。那时候国民党内部风声鹤唳,大家都怕沾边,避着周恩来。但胡宗南不一样,他当时已经是营长了,专门跑去送行。资料显示,他约了几个同学,但主要是他带头,表达了对周恩来的敬意,还为蒋介石没留住周而惋惜。周恩来提醒他注意安全,这事在当时挺冒险的,因为国共合作快破裂了。胡宗南比周恩来大三岁,却叫周老师,师生情分在那摆着。周恩来后来还挺欣赏胡宗南的军事能力和人品,说他不差,就是愚忠蒋介石,跟人民为敌。这送行的事成了他们关系的起点,后来解放战争时,周恩来多次派人争取胡宗南,希望他看清大势,加入人民这边。 但胡宗南过不了自己那关,总觉得蒋介石对他有知遇之恩,死心塌地跟着走。1943年,周恩来路过西安,胡宗南设宴招待,还挺恭敬,但没变立场。甚至1949年国民党快败了,周恩来还派张新和孟丙南去劝降,这两人一个是胡的同窗,一个是亲戚,但胡宗南没答应。他这种思想重,是因为文化底子厚,从小读书多,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这事说明,个人选择在历史大势前,多脆弱。 胡宗南离开黄埔后,在国民党军里升得快,仗着对蒋介石的忠诚和战场经验。1930年代,他参与围剿红军,逐步管西北,成为国民党在那的主力。抗日战争时,他指挥部队打太原会战啥的,积累经验。解放战争爆发,1947年3月,他带整编第一军和第二十九军,6个整编师15个旅,加上马家军,进攻陕北,想摧毁解放区。但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反击猛。在青化砭战役,胡的部队中伏,损失近3000人。接着羊马河战役,又败。蟠龙战役,他的守军全歼,丢掉大批补给。8月沙家店战役,胡下令反击,却被包围,伤亡重。 1948年宜川战役,胡部队再败,瓦子街等地阵地丢了。这些仗让胡宗南实力大减,从进攻转被动。西北战场上,他成了人民解放军主要对手,但连续失利,暴露了指挥问题。1949年,国民党败退大陆,胡宗南撤到台湾,继续当军职,但日子不好过。刚到台湾,蒋介石和陈诚都不见他,去了花莲也没人看望。他没了军队,生活落魄,靠老婆叶霞翟的稿费过日子,吃豆腐都算大餐。还说过想自杀啥的,挺惨。 胡宗南在台湾的晚年,更显落寞。他当过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啥的,但没实权。健康也差,1962年2月14日,在台北医院病逝,66岁。墓地在能看故乡的地方,或许有点念旧。他的命运,归根结底是选错阵营。黄埔出来,本来有潜力,但愚忠蒋介石,让他错过为人民工作的机会。周恩来欣赏他,却拉不回来。西安事变时,周恩来还给胡写信,说他还没成民族英雄,点他内心,但没用。 胡宗南是国民党将领里少有的文化人,读书多,导致传统观念重,脑子转不过弯。历史大势面前,个人忠诚有时是绊脚石。西北战场那些战役,胡宗南从有几十万兵,到最后败走,损失惨重。解放军以少胜多,稳定西北局。胡的失败,不光是军事,还因为没看清人民力量。台湾那些年,他饱受屈辱,弥留之际还举手叫几声,儿子说他恨没早死。可见,选错路,后悔晚矣。

0 阅读:257

猜你喜欢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