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一男子为救邻居被刺身亡。20年后凶手才落网,可一审法院却仅判死缓。而更令人

潘石诗谈社会 2025-07-24 09:13:47

云南,一男子为救邻居被刺身亡。20年后凶手才落网,可一审法院却仅判死缓。而更令人心寒的是,被救的邻居仅在事发后送过一罐糖、帮干了一天的活,此后20余年对男子的家人不闻不问。目前,男子家人已经提起诉讼,要求邻居赔偿132万元。

据法治进行时7月22日报道,在2002年11月13日晚上,男子刘某从地里干完活回家,在路过赵某家时,突然听到了求救声。刘某毫不犹豫地冲了进去,却发现男子田某正持刀追砍着赵某。

刘某认识田某,那是在1996年的时候,田某因强 奸了大嫂赵某,并打算杀害赵某灭口,而被法院判了9年有期徒刑。谁曾想,现在田某刚减刑出狱,就来报复赵某。

刘某见赵某快没反抗的力气了,于是立即上前阻止田某。而田某则要求刘某离开,否则就对刘某不客气。刘某并未离开,而是继续阻止田某。

田某见刘某不知趣,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直接持刀向刘某砍去,最终在刘某的背部、右锁骨处捅刺多刀,伤及胸腔、动脉、右肺,后因失血性休克死亡。赵某虽然也受了伤,但好在被其他邻居救了下来。

刘某的意外离世,让他的家庭陷入了无尽的痛苦深渊。刘某生前是名村干部,热心肠的他为村里修通了自来水和第一条农业公路,深受村民爱戴。在刘某遇难后,村民们纷纷签名,为他申请“见义勇为”称号。

2004年12月,刘某被授予云南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然而,这份荣誉却无法弥补家庭的创伤。

刘某的妻子体弱多病,没办法干重活累活,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落在了17岁的大儿子刘某刚肩上,他不得不辍学打工,养着这一大家子人。

2022年2月24日,潜逃了20多年的田某终于在长沙落网。但是田某辩称,当年是赵某将刘某推向自己的刀口,那是误杀。

不过对于田某的说法,检察院并未认同。如果是误杀,就不可能出现背部、右锁骨处等多处刀伤。

同年11月15日,法院判决田某犯故意杀人罪,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这一判决结果让刘某刚始终无法接受,而田某也不服,他还提起了上诉,让案件进入到了二审阶段。

那田某如此恶劣的行径却被判死缓,到底合不合理?

根据《刑法》第48条规定,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

田某强 奸赵某后欲将其杀害,未果被判了刑后,才刚出来又想要灭了赵某的口,这个行为是非常恶劣的。

但是赵某并未死亡,所以田某的行为只能算是故意杀人罪未遂,按照规定是要减轻处罚的。

其次,田某主观上虽然没有想要杀害刘某的故意,但正因为其持刀捅刺刘某的行为,才导致刘某死亡的后果,所以田某对刘某的行为同样属于故意杀人罪。而杀害一个见义勇为者,这个情节是相当恶劣的。

《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罪的处刑分为三档。情节较轻的,处3~10年;情节严重点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特别恶劣的,则适用死刑。

综上所述,对于田某这种报复心如此重的人,还是应当判处死刑而不是死缓。

至于此案二审是否会改判,就看二审法院如何审理了。

我们回到案件本身,在事发后的第7天,赵某的丈夫提着两罐水果糖、扛着锄头来刘某家,帮忙挖了一天地,此后便再无联系。

后刘某的家人便将赵某告上了法院,向其索赔132万元。

对此,赵某却辩解称:"我自己也是受害者,哪有能力赔那么多?"

那么刘某家人的诉求能否得到支持呢?

刘某作为见义勇为者,其合法权益应当受到保护,这点大家都是认可的。相关部门不仅要发放荣誉称号,还应当发放一些奖励金。

但是刘某被田某杀害一案中,田某才是实际侵权人。

《民法典》第183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由此可见,赵某作为受益人,的确是要对刘某的家人进行一些补偿,但这个补偿也是适当的补偿。刘某家人向赵某索赔132万元,无疑是将过错全丢给了赵某,这对赵某来说也不公平。

因此,法院大概率会支持赵某补偿刘某家人一些钱财,但并不会太多,有可能是在10~20万左右,也有可能因为赵某家人没什么钱,只赔偿几万元。

对于本案,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交流。

0 阅读:83

评论列表

为华

为华

1
2025-07-25 06:01

难道云南又出来一个当年田成有(田标杆)的李昌奎案了吗?

猜你喜欢

潘石诗谈社会

潘石诗谈社会

喜欢聊天说地的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