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澳大利亚知名反华教授李约翰,在节目当中大谈自己的反华思想,但就在这时主持人,突然对他说道:“如果中澳开战,你们这些华人,都将被关到集中营当中。”
面对对方突如其来的言论,李约翰语无伦次起来,开始不断地狡辩自己是澳大利亚人,并不是华人,主持人面对他这种说法,更是忍不住笑出声来。
\xa0(信源:国外视频平台油管)\xa0在澳大利亚,一个叫李约翰的华裔教授曾经是某些媒体的宠儿。
他以激烈批判中国而闻名,急于向澳大利亚表白忠心,甚至放话,如果两国开战,他会毫不犹豫地站在澳大利亚一边。
\xa0他以为这是一条融入主流的捷径,一种自我证明。
谁知,一次电视节目上的意外,却让他精心打造的“忠诚”人设当场崩塌。
\xa0近年来,澳大利亚在国际上的角色愈发扎眼,这与它紧跟美国、投身“五眼联盟”的战略脱不开关系。
\xa0这个联盟表面上为了共享情报,实际上却常被看作是美国用来遏制中国的一枚棋子。
为了迎合这一战略,澳大利亚一些政客不惜将中国定位成对手,导致一股反华情绪在社会上悄然蔓延。
\xa0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在澳华人社群的处境显得十分尴尬。
部分媒体不断炒作“中国威胁”等话题,使得整个群体蒙受了莫须有的指责。
\xa0结果就是,华人被推到聚光灯下,被迫在“忠诚”问题上站队、表态,仿佛不和自己的过去划清界限,就无法证明清白。
而这种所谓的“接纳”,也往往只是将华人社群当作一个可以分化和利用的政治工具。
\xa0李约翰就是这种压力下的一个典型。
他卖力地在各种场合扮演“忠诚”的澳大利亚人,对中国的批评比许多本地人还要尖锐。
他内心深处,是对被排斥的巨大恐惧,天真地以为只要否定自己的血脉和文化,就能换来一张主流社会的入场券。
\xa0和他类似的还有一位叫李隽的华裔,曾公开吹捧澳大利亚的汽油“干净得能炒菜”,还在中国正常军演后主动替华人社群“道歉”,这种急于切割血脉的姿态,实在有些难看。
\xa0不过,伪装终究是脆弱的。
在一档电视节目上,李约翰正滔滔不绝地抨击中国,主持人冷不丁地问了一句:“如果中澳开战,你们这些华人是不是都会被关进集中营?”
\xa0这话一出,刚才还志得意满的李约翰瞬间语无伦次,慌忙辩解自己是澳大利亚人,不是华人。
他那副惊慌失措的样子,连主持人都没忍住,当场笑了出来。
这声笑,戳破了李约翰自欺欺人的全部伪装,也暴露了他内心最深处的恐惧。
\xa0这种“忠诚表演”为什么注定失败?
\xa0因为在一些主流眼光里,无论你怎么表演,你的肤色和背景都决定了你首先是个“华人”。
你的激烈表态,恰好成了可以利用的工具,用来制造“华人反华”的假象,为潜在的歧视铺路。
\xa0可一旦风向转变,你失去了利用价值,就会被毫不犹豫地抛弃,落得个两头不讨好的下场。
\xa0更讽刺的是,一个连自己出身都能轻易否定的人,别人又怎会真正信任你的忠诚呢?
这个逻辑悖论,几乎注定了他们的悲剧。
\xa0与这些表演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沉默的大多数。
绝大多数海外华人其实活得相当清醒。
他们明白,在一个陌生的国度立足,靠的不是摇尾乞怜,而是脚踏实地。
他们努力工作,遵纪守法,既融入当地,也保留着自己的文化认同。
\xa0他们也懂得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只有祖籍国强大,海外华人的腰杆才能真正挺直。
\xa0这份底气,不是靠诋毁自己的过去换来的。
所以,你会看到许多华人选择不争辩、不表态,只是默默耕耘,过好自己的日子。
他们知道,真正的归属感源于对自我的坦然接纳,而不是靠喊口号赢得的廉价认可。
\xa0李约翰们的悲剧,就在于把“否定自我”当成了融入的门票,最终却发现那是一条死胡同。
一个人的肤色与根源,是刻在骨子里的事实,回避不了,也无需回避。
\xa0真正的尊重和归属感,从来不是靠切割自己的历史换来的。
那么,在今天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海外华人又该如何自处,才能找到那份不卑不亢的尊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