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功英雄出轨风波:1个人偷养12个家庭?庭审现场妻子泪如雨下 1984 年的春天,昆明军事法庭的门口比往常多了不少人,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着今天的案子 —— 一等功英雄杜海山被妻子告了,说是对家庭不忠,把钱都花在了外面。 法庭里,木质座椅被阳光晒得有些发烫,李卫平坐在原告席上,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布包,里面是她攒了半年的火车票。 这些车票是她从丈夫行李箱的夹层里翻出来的,有去贵州的,有去广西的,还有几张是去云南偏远县城的,每个月,杜海山都会消失几天,说是部队有任务,可这些车票上的日期,根本和他说的时间对不上。 更让她窝火的是,结婚五年,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孩子的尿布都得缝缝补补,可丈夫作为副连长,工资明明涨到了 72 元,却只给家里寄 6 元。 法官敲了敲法槌,庭审开始了,李卫平站起身,声音带着哭腔,说杜海山不顾家,对孩子不管不问,工资也不知道花到了哪里。 她把布包里的车票倒在桌上,“这些地方,我问过部队,根本没有任务。他肯定是在外面有人了,不然怎么会每个月只给家里留 6 块钱?” 旁听席上炸开了锅。有人说,看着杜海山平时挺老实的,不像这种人;也有人说,男人有钱就变坏,当了英雄就膨胀了。 杜海山穿着军装,坐在被告席上,背挺得笔直,可头却一直低着,双手紧紧握着拳头,指关节都发白了。 法官问杜海山,妻子说的是不是真的,工资到底用在了哪里。杜海山沉默了好一会儿,喉结动了动,才低声说:“我没有出轨。” 可当法官追问钱的去向时,他又闭上了嘴,任由李卫平在一旁哭着质问,就是不说话。 这时,坐在旁听席前排的一个老军人突然站起来,他是杜海山的老团长。“海山,有啥不能说的?你是不是有啥难处?” 老团长的声音有些沙哑,他看着杜海山,眼神里满是不解,当年在战场上,这个小伙子可是出了名的胆子大,啥都不怕,怎么现在连句话都不敢说。 杜海山抬起头,眼圈红了,他看了看李卫平,又看了看老团长,终于开口了:“1979 年,谅山那仗,我们班 12 个人,就活了我一个。” 他说,那天晚上,他们要去炸敌人的碉堡,班里的战友都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出发前,班长拿着酒,给每个人倒了一杯,说不管谁活下来,都得替牺牲的兄弟照顾家里,当时大家都笑着说,肯定都能活着回来,谁也没把这话当真。 可战斗打响后,一切都变了,先是两个战友踩了地雷,没等大家反应过来,就没了声息,接着,敌人的机枪扫过来,又倒下三个。 爆破手抱着炸药包冲上去,刚跑到碉堡跟前,就被打中了,他回头看了一眼,拉响了炸药包,杜海山说,那声爆炸震得他耳朵嗡嗡响,等他醒过来,身边已经没有一个活人了。 从那以后,每个月发了工资,他都会分成 12 份,一份给自己家,剩下的 11 份,寄给战友的父母和妻儿,那些车票,是他趁着休假,去看望那些家庭的。 有的战友母亲卧病在床,他去送点药;有的战友孩子上学没钱,他去交学费,“我怕李卫平知道了不同意,她一个人带孩子不容易,我不想再给她添负担。” 李卫平坐在那里,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掉在桌子上,她想起前几天,孩子发烧,她没钱去医院,只能抱着孩子在家哭。 那时候她恨杜海山,觉得他心里根本没有这个家,可现在她才知道,丈夫不是不管家,是把更多的责任扛在了自己肩上。 她慢慢站起来,走到法官面前,声音有些发抖:“法官,我撤诉。是我误会他了。” 然后,她转过身,看着杜海山,“以后,我跟你一起去看他们吧,钱不够,我也能出去挣钱。” 老团长在一旁抹了抹眼睛,说:“傻小子,这么大的事,怎么不早说?部队也能帮衬着点。” 旁听的人也议论开了,有人说这才是真英雄,有人说李卫平也是个好女人。 后来,这事被报纸报道了,好多人给杜海山寄钱,想帮他一起照顾那些家庭。 李卫平后来真的和杜海山一起,去看望那些战友的家人,她学会了做贵州的酸汤鱼,因为有个战友的母亲爱吃;她还帮着战友的孩子补习功课,说要让他们像爸爸一样有出息,有人问她累不累,她总是笑着说,比起那些牺牲的人,这点累算啥。 现在,昆明的烈士陵园里,杜海山和李卫平经常去看望那些战友,他们会带上酒,倒在墓碑前,说说家里的事,讲讲孩子们的近况,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照在墓碑上的名字上,像是那些年轻的笑脸,在对着他们笑。
一等功英雄出轨风波:1个人偷养12个家庭?庭审现场妻子泪如雨下 1984年的春
墨魂
2025-07-23 01:56:09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