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俄乌战争有一个奇葩现象,当北约三十几个国家给乌克兰送飞机、导弹、坦克等武器时,世

俄乌战争有一个奇葩现象,当北约三十几个国家给乌克兰送飞机、导弹、坦克等武器时,世界上好像只有一个国家给俄罗斯支援炮弹,那就是中国的近邻朝鲜。

这哪是“奇葩现象”?

分明是国际政治丛林法则的教科书式演绎!

北约三十多国给乌克兰“投喂”武器,那是因为乌克兰早被绑上了西方战车。

2024年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乌输送的F-16机群,每架成本1.2亿美元,全由欧洲国家分摊;德国提供的“豹2A7”坦克单价3200万欧元,波兰直接把自己库存的40%送给乌克兰。

这种“输血式援助”本质是西方用乌克兰的血肉,为自己的地缘利益买单。

反观俄罗斯,表面看只有朝鲜支援炮弹,实则暗藏玄机。

朝鲜可不是“象征性塞几箱”,而是直接掏出了压箱底的家底:2024年通过海运和铁路向俄输送了1.3万个集装箱弹药,仅152毫米炮弹就超过1200万枚。

这些弹药足够俄军在高强度冲突下维持一年,直接把乌军的“炮弹消耗战”战术打成了笑话。

更绝的是朝鲜派出的1.2万名特种部队,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承担了最危险的破袭任务,连俄军都不得不承认“朝鲜士兵的战术素养远超预期”。

最讽刺的是西方的双重标准。

当美国向乌克兰提供集束炸弹时,北约声称“这是为了自卫权”;可朝鲜向俄罗斯提供常规炮弹,就被骂成“破坏国际秩序”。

更滑稽的是,美国自己欠着联合国28亿美元会费,却在安理会指责朝鲜“违反制裁”,这种“只许州官放火”的嘴脸,连俄罗斯代表都看不下去,直接怼道:“你们制裁的是朝鲜的发展权,而不是武器输送本身”。

说到底,这场战争暴露的是国际秩序的深层裂痕:西方用意识形态划线搞小圈子,却忘了真正决定战争走向的,是国家利益的残酷计算。

朝鲜不是“穷邻居”,而是深谙生存之道的战略棋手;俄罗斯也不是“弃儿”,而是通过能源和军事合作编织起反制网络的博弈者。

当北约的“武器洪流”遭遇朝鲜的“弹药暴雨”,这场战争早已超越了乌克兰的国界,成为检验单极霸权能否持续的试金石。

你怎么看待这场战争的背后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