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建全球最大水电站后,印度宣布:将修建6条大运河,截断巴基斯坦水源。 7月19日,中国在西藏墨脱县启动了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 这座被称为“墨脱水电站”的巨型工程,总装机容量超过6000万千瓦,是目前全球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计划在2035年全面投产。 刚刚过去24小时,印度突然宣布启动一个“更大的动作”:修建6条大运河,试图将原本流入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水源改道,引发了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 中国修水电,印度挖运河,看似都是水利工程,背后的考量却天差地别。 墨脱水电站的核心,在于合理利用自然落差发电。工程利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段2230米的落差,采用隧洞引水,计划建成5座梯级电站,年发电量可达3000亿千瓦时。 除了发电能力强,这个项目还兼顾生态保护。比如取水方案仅占自然径流的3.2%,还专门设计了鱼类洄游通道和生态补偿措施。 中国外交部也强调,该项目已通过多轮科学评估,不会对下游国家造成影响。 而印度的6条大运河,目标就没这么单纯了。 根据印度政府披露,这些运河将总长3500公里,专门用于改道印度河及其支流,把原本流向巴基斯坦的水,转送至印度拉贾斯坦邦、旁遮普邦等干旱地区。 这项工程预算为5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亿元,计划在十年内完成。印度官员公开表示,该工程的战略目的,是降低巴基斯坦25%以上的水资源获取量。 这不是第一次印度对《印度河水条约》动手脚。但这一次,态度明显更强硬。早在6月,印度内政部长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放话:“我们不再履行条约义务。” 而这番表态的背景,是5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一起袭击事件,造成20余人死亡。印度方面指责事件与巴基斯坦有关,巴基斯坦则坚决否认。 回头再看《印度河水条约》,这可是1960年在世界银行斡旋下签署的国际协议,明确划分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对六条主要河流的使用权。 巴基斯坦获得的三条西部河流,占全国可用水资源的80%以上,是国家农业和民生的命脉。 这次印度突然“毁约”,并用“运河”来实际操作,巴基斯坦的反应也不意外。国民议会迅速通过决议,指责印度违反国际法,警告称“这是战争行为”。 外交部长直接表态,如果印度真敢动手改道河水,那就是踩了“红线”。 从可行性来看,印度这6条运河的建设难度不小。 以目前4亿元人民币的资金预算,对比中国墨脱水电站1.2万亿元的投资,简直是蚊子腿对大象腿。每公里约11万元的造价,在地质复杂、地形恶劣的地区,几乎不可能实现。 其次是技术难题。运河要穿越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塔尔沙漠,这些地方不是塌方就是沙尘,施工难度大到令人头疼。 印度基础设施项目延期已是常态,连首条高铁都因征地问题拖了八年没建成,这3500公里的运河,听上去更像是个政治口号。 相比之下,中国的水电项目不仅有明确的技术方案、稳定的资金来源,还兼顾了区域合作。 比如在湄公河流域,中国就曾主动放水支援下游国家抗旱;在雅鲁藏布江,中国也承诺与印度、孟加拉国共享水文数据,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姿态。 而印度现在搞的这套运河计划,实质上是“水资源武器化”。从法律角度看,单方面中止条约,属于违反国际法的行为。 巴基斯坦已经准备将此事提交海牙国际法院,并向联合国安理会提请紧急会议。世界银行也启动了调解机制。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不少人开始担心:印度若真启动运河建设,将引发地区冲突升级。 毕竟,巴基斯坦的农业命脉全靠印度河水系,一旦断流,不仅会造成大面积粮食减产,还有可能导致城市断水、经济瘫痪。 据估算,若水源减少25%,巴基斯坦将有800万人直接受影响,农产品减产30%以上。 而印度本身的水资源问题也不少,拉贾斯坦邦每年都有上百个村庄因干旱而断水,很多地方连灌溉井都干涸了。 如今政府不去解决现有问题,反而大动干戈搞一个几千公里的大运河,自然引发国内舆论质疑。有农民组织已经抗议,要求政府优先解决本地用水问题,而不是搞这些政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