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魏文帝曹丕刚坐上龙椅没多久,就做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他把自己的亲叔叔、开国元勋

魏文帝曹丕刚坐上龙椅没多久,就做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他把自己的亲叔叔、开国元勋曹洪下了大狱,而且直接判了死刑,准备处死!

为啥?官方给出的理由是曹洪纵容门客犯法,或者强占民田之类的不法行为(历史上曹洪确实比较跋扈)。这个罪名当然有据可查,但明眼人都看出来,新皇帝这举动,实在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对象更是敏感——自己的亲叔叔!

消息传到后宫,曹丕的母亲卞太后坐不住了。要知道,曹洪可不是外人。他是曹操的堂弟,早年曹操在荥阳兵败,命悬一线时,是曹洪把自己的战马让给曹操,还说了那句著名的“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才救了曹操一命。这是曹家的救命恩人,更是血缘至亲。

卞太后心急火燎地找到曹丕求情:“陛下啊!子廉(曹洪的字)是你爹的救命恩人,是咱曹家的老臣了!不看功劳也得看亲份吧?他现在都这把年纪了,杀了他,天下人会怎么看?宗室们会怎么想?你这刚登基就杀亲叔,影响多不好啊!”

太后的道理讲得很明白,可曹丕的反应却出人意料地冷酷。

他铁青着脸,一点面子没给亲妈留,直接驳回:“母后!国法无情!曹洪纵容下属犯法,证据确凿!王子犯法尚与庶民同罪,何况是他?此风不可长,该杀就得杀!” 态度之强硬,让卞太后都惊呆了,感觉儿子像是换了个人。

曹丕为啥对亲叔叔这么狠? 原来啊,这背后藏着一桩陈年旧怨,让曹丕记仇记了好多年。

时间倒回曹丕还是世子的时候。那时他爹曹操是丞相,家里孩子多开销大,曹丕自己也需要花钱结交名士、培养人脉。有一次,他手头实在紧,就想到了自己那位富甲一方、出了名有钱的亲叔叔曹洪。

曹丕满以为凭自己世子的身份,又是亲侄儿,找叔叔“周转”一下应该不成问题。谁知道,曹洪一听是来借钱的,眉头一皱,竟然一口回绝了!理由可能是“家财有数不便外借”,也可能直接数落了侄子不懂节俭。总之,一点情面没给,一点忙没帮,让堂堂世子碰了一鼻子灰,丢尽了脸面。

这事在当时可能没引起太大风波,却像根刺一样深深扎进了曹丕的心里。他觉得曹洪不仅抠门到极致,更是不把他这个未来君主放在眼里,赤裸裸的轻视。这份难堪和怒火,曹丕一直没忘。

如今,风水轮流转。当年的受气包世子摇身一变成了九五之尊。曹丕登基后,急于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曹操时代打天下的那帮老臣、宗室亲王们,势力盘根错节,有些长辈甚至仗着资历不太把新皇帝当回事(曹洪可能首当其冲)。曹丕早就想敲打敲打他们,把权力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正巧,这时候曹洪的门客又犯事了。在曹丕眼里,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 这个叔叔有实实在在的把柄(罪名)。 * 他巨富又吝啬(抠门人设让大众侧目)。 * 最关键的是,他是当年那个让自己当众受辱的“债主”!公私怨怼,完美融合。

所以,曹丕毫不犹豫地拿曹洪开刀,下狱判死!名为惩处不法,实为秋后算账,更是敲山震虎:我要告诉所有宗室老臣们,现在谁说了算?是我曹丕!当年你们看不起的小子,如今掌握着你们的生杀大权!

眼看亲儿子动真格要杀亲弟弟,卞太后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第一次求情碰了钉子,她不死心,放下太后的身段,几乎是苦口婆心地再次哀求曹丕。

“儿啊!难道你真忍心背上杀救命恩叔的恶名吗?这让天下人如何看你?你爹泉下有知,又该多痛心?再者说,子廉纵然有过错,真的到了非杀不可的地步吗?你就不能念在他这一辈子为曹家流血流汗的份上,饶他一命吗?” 卞太后这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甚至搬出了曹操的亡灵,几乎是声泪俱下。

不知道是曹丕心里的怨气发泄得差不多了,还是卞太后最终说服了他让他权衡了利弊(比如杀宗室重臣影响确实恶劣),又或是实在拗不过亲妈的坚持。总之,曹丕最终松口了。

死罪免除!曹洪从鬼门关捡回了一条命。

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曹丕的惩戒极其严厉:曹洪的官职、爵位被一撸到底(或被大幅度贬谪),他的家产也被抄没了一大部分。出狱后的曹洪彻底被打掉了“财大气粗”和“宗室大佬”的光环,变得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再也不敢有半分嚣张和抠门(至少在皇帝面前不敢),夹着尾巴度过了余生。

曹丕这一招,效果极其显著。他用叔叔曹洪血的教训(虽然后来是钱和权的教训)狠狠震慑了整个曹氏宗亲:看清楚!时代变了!现在是我曹丕的天下,无论是当年的轻视,还是如今的跋扈,在我这里都行不通了!敢挑战皇权?看看曹洪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