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空间站不允许使用中文,这是国际惯例!”这句话不是误会,也不是讽刺,而是美国在天

“空间站不允许使用中文,这是国际惯例!”这句话不是误会,也不是讽刺,而是美国在天宫空间站建设启动后说出来的真话。大张旗鼓,毫不遮掩。他们想用“规则”的名义,再一次在太空为自己划界。可这一次,中国没再客气,直接顶了回去:“与你们美国无关的事,少来插嘴。” 2021年之前的空间站,中国一直都没有掌握话语权,因此,空间站便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不能出现中文字眼,哪怕普通话已经在世界各地普及。 这一“规定”是否合理?或许只是美国的“独裁”和一厢情愿,在中国没有达到绝对的高度时,只能选择忍气吞声,可彼时的中国早已经是今时不同往日。 那么这场“口水战”的起点是什么呢?天和核心舱入轨,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了空间站时代,空间站不再是美国一家独大,中国也有了说“不”和“拒绝”的权利。 2021年4月29日,中国实现了巨大突破,天和核心舱成功入轨,以往中国只能是“隔海相望”,或者是远距离“围观”,那次入轨成功后,中国开始正式参与太空实验室的建设。 三名身体素质一流的中国航天员穿着航天服正式进入天和核心舱之后,意味着,一次伟大的征程即将启动,而天和核心舱内也有一幕重要的改变。 国际空间站内的各个大屏幕上,原本都是英文跳动、闪烁,就连警告提示、菜单界面,都是英文。 可中国自己建造的空间站不是“全英文”时代,而是步入了一个新时代,中国建造的空间站内出现了中文。 原本的空间站全英文时代被打破,中国航天员们面上、心中都洋溢着巨大的喜悦,这意味着中国在空间站也拥有了话语权,可没想到,这样的事情竟然被美国拿起来大做文章。 美方针对空间站出现中文这一“现象”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不是建议,态度甚至十分强硬,就是言简意赅一句话:“这不符合国际惯例!” 美国口中的“国际惯例”是什么?到底由谁制定的?其实答案已经相当明确了,美国话说的冠冕堂皇,表示应该统一“语言”,也是为了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 同时,美国还指出,若是中文和英文来回“切换”,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是浪费时间,不利于沟通,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美国方面给出的这个理由是否成立?还需要经过认真调查,而中国做事情向来讲求证据,若是美国能够拿出确切的证据,那中国也就认了,可若是美国拿不出来证据,是否是强词夺理? 中国针对美国做出的反应,对空间站的规则进行了仔仔细细的查询,发现,没有所谓的“使用中文代替英文,不符合国际惯例”,完全就是一个幌子。 面对美国“捏造”的惯例,中国自然不会惯着,而中国也明白,美国此举是话中有话,意有所指,想要对空间站进行“垄断”,这与美国以往的做法何其相似。 要明白一点,中国自己建造的空间站,当然是由自己说了算! 美国是站在什么角度对中国的“家事”指手画脚的?既然是中国亲力亲为,一手打造的空间站,使用中文,使用自己的母语,岂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不能因为美国建造出了第一个空间站,将自己的话视为“规矩”,还要求中国奉为圭臬,这未免有些过于“强硬”。 因此,针对美国的隔空喊话,要求中国将空间站内的中文标识全部更改为英文标识的“无理”要求,中国并没有选择让步和妥协,也没有给出什么解释,更没有做出配合的举动。 中国选择用实际行动证明,空间站已经不是美国“一家独大”的时代了。 后续,中国在空间站的任务任务陆陆续续完成,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的成功对接,航天员们的出舱操作,以及各类实验,全部都使用中文完成。 因为美国的“蛮横”,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进入中国空间站的机会和可能性,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美国,强硬要求说英文,完全没有考虑中国,恰恰是阻碍了交流。 美国自己主动关上了大门,就不能责怪中国不进去,甚至想要进入别人家大门的时候,还抱怨别人“先关门”! 这场“口水战”不是简单的语言之争,而是中国也已经有了资格,有了话语权,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中国自强不息的完美体现! 信息来源: 北晚在线——太可笑!美国曾要求“不许中国空间站使用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