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870年,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身亡,慈禧震怒,派曾国藩前去彻查。不料,曾国藩拖延

1870年,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身亡,慈禧震怒,派曾国藩前去彻查。不料,曾国藩拖延数日才动身,审讯时也是一言不发。主审官员密报慈禧:要是再查大清就完了。 这起案子,发生在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 两江总督衙门,刚刚结束了一场阅兵。总督马新贻在官兵的簇拥下,返回衙署。他心情不错,脚步轻快,和身边的人有说有笑。 就在他距离大堂门口只有几步之遥的时候,人群中突然窜出一人,口中高喊“冤枉”,手里的状纸举得高高的,像是要拦路告状。 在场的护卫们都习以为常,正要上前阻拦。 电光火石之间,那人撕开状纸,露出一柄锋利的匕首,一个箭步冲到马新贻面前,狠狠地刺进了他的右肋。 整个过程,快得让人来不及反应。 马新贻惨叫一声,应声倒地,鲜血瞬间染红了官服。刺客并未逃跑,反而将匕首扔在地上,高声大喊:“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当,刺客就是我张汶祥!” 张汶祥站在那里,束手就擒,脸上毫无惧色。 消息传到京城,紫禁城内一片哗然。 朝廷重臣、封疆大吏,在自己的衙门口,被当众刺杀,慈禧得知后勃然大怒,下令彻查此案。 刺客张汶祥,很快就被江宁将军魁玉审讯,但过了一个月,没有丝毫进展。 慈禧又派了漕运总督张之万,火速赶往江宁,与魁玉一同会审。 张之万抵达江宁后,先是闭门谢客,不见任何人。他找来江宁将军魁玉和司道梅启照,三个人凑在一起,反复思量。 三人合计了好几天,最终决定,审要审,但得慢慢审,用文火熬。 案子一审就是几个月。京城里的慈禧,耐心耗尽了。十二月初,一道措辞严厉的谕旨送到了张之万手中,斥责他们审案拖沓,玩忽职守。 这下,张之万等人知道,不能再拖了。 他们将张汶祥的所有供词,以及各种旁证、传闻,仔仔细细地拼凑起来,反复推敲,终于炮制出了一份“完美”的结案报告。 十二月十二日,这份奏折被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报告里说,经过数月详查,张汶祥的作案动机有三点。 其一,张汶祥早年当过太平军,后来又勾结海盗,马新贻在浙江剿匪时,杀了他很多同伙。逃脱的海盗余党,时常教唆他为兄弟们报仇。 其二,张汶祥曾在地方私开当铺,被马新贻下令查封,导致他血本无归,因此怀恨在心。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张汶祥的妻子罗氏,被一个叫吴炳燮的无赖强占。他曾拦轿喊冤,但马新贻并未重视,这让他彻底绝望,怨恨由此而生。 综上所述,张汶祥是因为公仇私怨,多重打击之下,最终铤而走险。 结论是:此事纯属张汶祥一人泄私愤而为,并无任何同党,更无幕后主使。 这份报告,写得天衣无缝。 慈禧不是傻子,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猫腻。她深知,马新贻的位子,非同一般,绝非是私人泄愤所为。 两江总督,管辖着江南最富庶的几个省份,是朝廷的钱袋子。更重要的是,这个位子,在不久前,还属于另一个人——曾国藩。 平定太平天国后,曾国藩的湘军,成了大清最精锐的部队,也成了慈禧心头最大的隐患。她将曾国藩调离两江,派自己的心腹马新贻上任,目的就是为了裁撤湘军,把权力收回朝廷手里。 马新贻上任后,雷厉风行,裁撤了数万湘军。这一下,不知动了多少人的奶酪,断了多少人的前程。 如今,马新贻死了。凶手,抓到了。可凶手背后的人,是谁? 慈禧明显对张之万等人的审理结果不满意,于是便令直隶总督曾国藩前往江宁,全权负责审理此案。 其实早在9月29日,慈禧便下旨,调补曾国藩为两江总督。 然而,曾国藩接到圣旨后,却一反常态。他称自己“目疾复发”,需要调养,迟迟没有动身。 等曾国藩磨磨蹭蹭地到了江宁,已经是两个多月后了。 12月23日,慈禧派遣刑部尚书郑敦谨赴江宁会同曾国藩,全权负责审理此案。 开堂审案那天,曾国藩坐在主审官的位置上,双眼微闭,面无表情,从头到尾,一言不发。 堂下的张汶祥,依旧是那副桀骜不驯的样子。其余官员们轮番审问,他只是将之前那套说辞的口供,又重复了一遍。 一个官员厉声问道:“张汶祥,你这套说辞骗得了谁!你若不说出幕后主使,定要你尝尽酷刑!” 张汶祥冷笑着说:“我都说了,是我一个人干的。你们要是想屈打成招,随便!” 官员们无计可施,只好将目光投向曾国藩。 曾国藩却仿佛睡着了一般。 整场审讯,最终草草收场。 曾国藩、郑敦谨最终将魁玉、张之万之前的结论,几乎无差别地上奏慈禧。 郑敦谨给慈禧上了一道密折,里面只有一句话:“此案有关国体,非臣等所能查究,再查下去,大清就要亡了。” 几天后,他便称病辞官,回乡隐居,至死再不踏入官场。 慈禧收到了密折,在寝宫里枯坐了一夜。 第二天,她下达了最后的旨意:将张文祥凌迟处死,此案就此了结。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