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下场!曾亲美辱华的吕丽萍,今又因不当言论再次变成“笑话” 久未露面的吕丽萍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只不过这次既没有新作品官宣,也没有温情回忆,而是因为一条吹捧NBA球星杜兰特的动态,被官方直接“打脸”,成了网友口中的笑柄。 作为曾经拿过金鸡奖、百花奖的影后,她的名字如今总与“争议”二字捆绑,这背后的故事,得从她的人生轨迹说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吕丽萍是影视圈公认的实力派,从《老井》里土气却鲜活的巧珍,到《编辑部的故事》里伶牙俐齿的戈玲,她演的角色就像身边的街坊大姐,带着扑面而来的生活气。 靠着这些角色,她拿遍了国内重要的影视奖项,连观众都说“看到吕丽萍,这剧就差不了”,那时的她,是观众眼里“用演技说话”的老戏骨,根基牢牢扎在这片土地上。 转折大概是从她和孙海英走到一起后开始的,没人能说清具体是哪件事改变了他们,但公众能明显感觉到,这对夫妻开始频繁在社交平台发表一些“出格”言论。 最开始是对西方世界的过度美化,字里行间全是“那边空气更自由”的暗示,后来干脆移居美国,成了彻底的“海外博主”。 可移居后的言论,一次比一次踩在公众的底线上,2022年安倍晋三遇刺,吕丽萍在社交平台发了段“深情”文案,还特意标注“出自安倍晋三之口”,配着对方的视频哭悼。 结果很快被网友扒出,那段话根本不是安倍说的,而是出自小说《千山暮雪》,连作者本人都出来澄清了。 更讽刺的是,安倍不会中文,吕丽萍也不懂日语,这场“跨语言悼念”成了全网笑料,也让很多人第一次对她动了真怒,作为中国人,对曾损害我国利益的外国政客如此“共情”,实在说不过去。 类似的“双标”还有很多,美国独立日那天,她发视频、写长文,字里行间全是“祝福”,热情得像自己的节日。 可到了中国国庆节,她的社交账号却静悄悄的,连一句问候都没有,这种对两个国家的亲疏远近,明晃晃地摆在那里,观众看了心里像扎了根刺。 如果说立场问题还能归结为“认知偏差”,那她对中国文化的攻击,就彻底暴露了偏执。 杨丽萍的《云南印象》是公认的民族艺术瑰宝,她却公开说那是“贴近魔鬼的祭拜”,是“邪恶”的东西。 要知道,吕丽萍自己就是靠演中国故事红的,如今转过头来骂民族艺术,就像农民骂自己种的地,实在让人费解。 她还在美国教堂里说,剧组去龙王庙祈福是“拜假神”,下雨是“上帝不高兴”,雨停是“自己祈祷的功劳”,这些话被传到国内,不少人觉得“这已经不是信仰,是走火入魔了”。 丈夫孙海英的言论更极端,一会儿说“中国足球搞不好是因为没信仰”,一会儿又扯“中国起源和某宗教有关”,连春节申遗成功时,他都要跳出来抹黑几句历史。 夫妻俩一唱一和,把“崇洋媚外”四个字写得明明白白,最近这次“笑话”,还是吕丽萍自己惹出来的。 她在社交平台发长文,把NBA球星杜兰特夸上了天,说人家“开二手车、吃五块钱汉堡,生活太简朴了”。 结果杜兰特中文网直接甩出照片,车库里停着好几辆百万豪车,豪宅泳池大到能开派对。 官方下场“打脸”,速度之快,让吕丽萍的“吹捧”成了泡影,评论区全是“为了媚外,连瞎话都编不圆了”的嘲讽。 如今的吕丽萍,日子过得并不像她当年吹嘘的那样“自由惬意”,有在美国的网友拍到孙海英在街头翻垃圾桶,两人住的房子据说墙皮都发霉了,橱柜也破了洞。 当年从国内带出去的钱,好像也没撑住“美式生活”,连绿卡都没拿到手,她偶尔发的近照里,头发白了大半,眼神也没了当年的光彩,65岁的人看起来比同龄人憔悴不少。 有网友说,这是“自找的”,作为公众人物,尤其是靠本土文化吃饭的演员,最该明白“根”在哪里。 观众捧你,是因为你演的是他们的生活,一旦你开始嫌弃生你养你的土地,嫌弃这里的文化,那观众自然会把你从心里挪出去。
猜你喜欢
才知道,原来王一博当时改简介这么轰动啊哈哈哈哈哈
2025-07-20
顶流预备役i
没工作被男朋友赶走了
2025-07-21
戏精趣闻榜
我早就说过的[大笑]
2025-07-21
大象主观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