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的时候,我忘了是哪个将军曾说过,原话是什么我忘了,大概意思就是,按美国人的打仗方式谁不会,那么简单。 这话说得确实很对,那时候,老美的打仗方式就是简单粗暴。最为典型的就是“范弗利特弹药量”。作为第八集团军的指挥官,他也被形象的称之为“炮弹将军”。 “范弗里特弹药量”这个名词,简单的解释就是不计任何成本,直接进行密集的狂轰乱炸。此举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通过密集的轰炸,给予对方有生力量的毁灭性打击,摧毁对方的防御工事。 1951年,在一次战役中,范弗里特就在九天之内,发射了大约37万发炮弹。 让范弗里特弹药量出名的是在上甘岭战役中,范弗里特发射了190万发炮弹。战斗的第一天,他直接就打出了高达30万发的炮弹。这种高密度的火力覆盖,这种富裕仗,也难怪会被我军吐槽:谁不会打。 地上的大炮不间断的发射炮弹,天上还有飞机不断的投下成吨的炸弹。在范弗里特看来,在这种高密度的火力覆盖之下,阵地上不可能会有生物活下来。 你有火力覆盖,我有坑道优势好,坑道战也是在和美军的多次接触中不断地完善起来的。 当火力覆盖达不到战略目的时候,范弗里特也就没招了,他原本预计是以死亡200人的代价,在五天之内拿下上甘岭。但是,现实给了他狠狠的一击。 当然,能当上第八集团军的指挥官肯定也是有能力的,但是,上甘岭这一仗,我只看到了他的火力密集覆盖战术。当这个战术失效的时候,我也只看到了他的束手无策。 也难怪我看网友评价说,如果我有范弗里特的豪横火力,除了志愿军之外,我都敢打打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