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中国从来没有单独彻底战胜过日本,未来可一战永绝后患 戴旭历数中国从甲午战争,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历,认为中国经历了从“心败”到“心胜”再到“心防”的全过程。 1895年甲午战争之前中国是什么心态?一来清政府已经意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异,李鸿章推动洋务运动发展北洋水师。 另一方面在清朝看来,日本,朝鲜仍旧是中国的藩属,并不足以与西方并相提并论。 所以当朝鲜内乱,李氏国王向大清求援时,清朝几乎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而当清军部队从朝鲜撤出,北洋水师在护送途中偶遇日本舰队时,防范心态明显不足。 当时的清王朝还有大国的傲气,甲午战败之后才真正意识到,日本早就已经今非昔比。 如果说西方给清朝带来的是震撼,那么日本崛起给清朝带来的打击显然更大。 从甲午战败乃至民国,高层知识分子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国“一败涂地”,他们要求学西方学日本,甚至全盘否定中文。 日本更是一度成为国内留学的首选。 但随着1931年“918事变”,再到全面抗战爆发,中国人几乎没有时间自怨自艾,只能集中所有实践,所有力量,团结抗日。 但也正是因为这次团结让中国人树立了信心,最终取得1945年全面胜利。 直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邻居打仗从表面上看与中国没有太多关系,但毛主席敏锐意识到唇亡齿寒,两国就隔着一条鸭绿江,美国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 此时中国显然已经具备大国防范意识。 但可惜的是在中国逐渐强大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正面独立击溃日军。 而戴旭之所以认为有这个必要,其实和日本的民族特性有关。 同样都是对日战争的战胜国,看看日本对中美素三方的态度。 美国1945年投下两枚原子弹,麦克阿瑟大摇大摆登上日本岛,接待晚宴上一脚踩在日本天皇所谓“神的影子”上,还让人拍下日本天皇矮小的照片。 就连“昭和女神”原节子也被日本人双手奉上,麦克阿瑟被戏称为日本的“太上皇”。 此后数十年日本遵从美国的政治要求,不仅加入美日韩军事同盟,还在外交上亦步亦趋。 就连这次特朗普要对日本加征关税,日本做出的最大决断,也就是7次派人到白宫洽谈,虽然吃了闭门羹,石破茂也不敢说什么。 至于苏联或者说俄国,日本则敬而远之,能不说就不说。 俄乌战争美欧喊的有多大声?日本除了刚开始跟着喊两句,后面几乎没有出声。 看上去似乎是俄乌战争距离日本太过遥远,或者与俄罗斯矛盾不明智,但日本当年可是连珍珠岛都敢偷袭,还有什么是他们怕的呢? 相比之下,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就比较矛盾了。 尽管他们知道去年中日贸易总额3088.7亿美元,中国对日贸易逆差42.7亿美元。 摆明了日本经济离不开中国,尤其日本排放核废水,中国限制水产进口之后,日本海产业的天都塌了。 明明两国的依赖性那么强,日本却几次三番提到台海,提到钓鱼岛。 归根结底,抗日战争中中国虽然付出巨大牺牲,取得胜利,但从不知情者看来,真正致命的是美国的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东北。 好在今日之中国已非昨日,有一套完整的工业产业链在手,日本也好,美国也罢,兜兜转转都离不开中国。 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美国就给石墨加征关税,大手一挥就是93.5%。 可惜,稀土,石墨,中国都有,美国未必,最后只能让美国人自己买单。 如果说现在的中国经历由心败到心胜再到心防,那么如今的中国就是完全胜利。 人民网:戴旭:今天的中国人不能遗失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