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不和俄罗斯联手,一起对付中国?说白了,不是美国不想,而是不能。美国和俄罗斯没法联手对付中国,这事儿不是不想,是真做不到。 这背后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实力已经强大到让任何对手都必须慎重考虑,中国的全球影响力越来越大,早已不是吴下阿蒙。 2025年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增速达到了5.3%,在全球5G基站的建设中占据了六成份额,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更是达到了美国的三倍。 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航天等尖端科技领域,中国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突破。 这样的综合国力,让任何想通过联合来压制中国的企图都显得力不从心。 更关键的是,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不是随便就能被挑拨的。 两国建立了“无上限”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联合国、上合组织等国际平台上,总是站在一起,互相支持,形成了一种“背靠背”的合作模式。 这种深厚的战略互信,让美国想要分化中俄的图谋很难实现。 俄罗斯的经济命脉也和中国紧密相连,俄罗斯的天然气、石油、煤炭等重要资源,大部分都销往中国。 仅西伯利亚的天然气管道,每年就向中国输送高达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了2400亿美元,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占到了其总出口额的近一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两国在贸易结算中已经开始“去美元化”,人民币结算的比例超过了六成。 如果俄罗斯选择与美国合作,放弃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它的能源要卖给谁呢?印度或土耳其根本无法消化如此巨大的量。 在俄乌冲突期间,中国始终保持中立,为俄罗斯提供了关键的经济支撑,从这个角度看,俄罗斯如果反过来对付中国,无异于自断臂膀。 美国和俄罗斯之间还有难以逾越的历史鸿沟,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在全球范围内激烈对抗,从“马歇尔计划”到“经互会”,从北约到华约,双方的对立深入骨髓。 苏联解体后,美国不仅没有缓和关系,反而主导北约一路东扩,从16个国家扩张到32个,把军事力量直接部署到了俄罗斯的家门口。 2023年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更是让俄罗斯感到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这种几十年来积累的不信任感,就像一道无法逾越的铁幕,横亘在美俄之间。 双方国内的政治环境也让合作变得异常困难,在美国,反俄情绪高涨,2024年国会通过的新一轮制裁法案,就涵盖了俄罗斯的能源、金融和科技等关键领域。 即使是美国领导人想改善关系,也要面对国内巨大的政治压力,而在俄罗斯,2025年的一项民调显示,超过七成的民众将美国视为“主要威胁”。 在这种氛围下,任何与美国的合作都会在双方国内引发巨大的争议和反对。 说到底,美国想联合俄罗斯对付中国,更像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历史的伤痕太深,现实的利益捆绑太紧,再加上中国自身的强大实力,这三座大山让这个构想从一开始就站不住脚。 如今的国际格局已经不再是冷战时期的两极对立,多极化趋势已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