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具有因袭性,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老师来说,他教育学生的方法与他的老师教他的方法、他的父母管他的办法是一致的。只有极少数的教师会清醒的认识或者警惕上一代所沿袭的教育方法。 你看很多地方之所以体罚屡禁不止,这与强大的因袭性有关。在很多教师根深蒂固的观念,这就是最有效的管理办法。当教师的情绪得不到有效控制时,就会在行动上体现出来。 教育的因袭性不只是对个体,对群体更为明显。虽然课程改革进行了一轮又一轮,但是对教师的影响并不大。只要能够胜任现有的工作,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是不愿意改变的。拥有已有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能够轻松的应对,现有的任务很少人会主动创新。 因为创新中存在着不确定性,会引发更多的矛盾。 改变这种因袭性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环境的改变,让教师外出学习,看一看外地教育发生的变化,看一看外地培养学生与我们的不同,这样才会对某种教学理念形成强烈的认可,从而改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