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急于推进中印永久性边界谈判的背后 印度近期突然表现出急于和中国进行永久性边界谈判的态度,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探究。要知道,中印双方在边界主张上差距巨大,过往的谈判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很长时间都难以谈拢。 不少人疑惑印度为何此时主动谈,直到看到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开工的消息,才恍然大悟——这或许才是关键诱因之一。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印巴冲突后,印度可能突然发现自己惹不起周边局势,趁着当前边界局势对自己相对有利,才想尽快和谈;毕竟以前中国多次提出谈判时,他们仗着国际形势对自己有利,态度强硬不予答应。还有人提到,孟加拉国近期在接触中国,加上印巴空战的影响、美国不再一味“哄着”印度等外部因素,也可能让印度不得不重新考量与中国的边界问题,这和所谓的边界军费并无关联。 但印度的谈判诉求明显不切实际,他们要求按照印度实控线设定永久边界线,这显然是中国不可能同意的。我们始终有自己的立场,古有王玄策线,现有高志凯线,这些才是我们认可的边界基础。有人调侃说,若以恒河为界,北属中国、南属印度,我们愿意“吃点亏”同意这样的划分,毕竟“恒河苍苍,界分两邦。北属炎黄,南映佛光”的说法虽带玩笑,却也体现了对不合理诉求的回应——总不能让印度抱着不切实际的野心,要知道“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他们的野心太大,经济实力却难以支撑。 其实,拖着谈判对中国未必不是一种策略。只要中国守住边境,就能让印度将大量财政投入中印边境,长此以往,边境的过度投资必然会拖累印度其他地区的发展。退一步说,即便中印边境领土问题彻底解决,也不能掉以轻心。印度急剧膨胀的人口与有限的国土、资源之间的矛盾突出,这种压力若无法通过合理途径缓解,很难保证其不会将目光转向侵略他国,仅靠移民输出恐怕难以根本解决问题。 还有些趣谈值得一提,有人以恒河出土的唐代界碑为证,笑称唐僧取经其实是在中国境内,因为按照唐朝以恒河为界的说法,尼泊尔也曾是中国的土地。但玩笑归玩笑,边界谈判的核心仍在于双方能否秉持公平合理的原则,而不是一方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试图以不合理诉求施压。#中印冲突# #中印边境冲突# #中印差异# #中印问题# #中印制造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