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希望中国造出尖端芯片!”美国前华裔州长骆家辉,家族三代都在美奋斗,他在位时猛烈打压中国,嚣张断言美国多次压制,是怕中国太先进,辞职后却跑到中国疯狂捞金……
当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人,在电视上公然说出“我们不希望中国能够自己设计或者制造出自己的尖端芯片”时,这句话的冲击力不言而喻。这番话听来刺耳,也的确引人困惑,而说出此话的正是曾被许多华人视为骄傲的骆家辉。
他曾代表华人在异国他乡闯出一片天,可卸任公职后的言行,尤其是在芯片领域的公开表态,却让他复杂的身份,以及一个“美国梦”范本的最终走向,都成了备受审视的话题。要理解骆家辉得从他的家族故事看起。
他的祖辈从广东漂洋过海,靠着一把算盘和对未来的朴素渴望,在西方世界艰难求生。他们的奋斗史很实在,从种地到做佣人,再到在劳工阶层打拼,每一步都充满汗水。骆家辉的父亲更是在二战中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浴血奋战,可回到美国后,也只是开了一家小饭馆,过着勉力维持的日子。
就是在这样一个移民家庭,骆家辉靠着华人社区的支持和自身努力,考入耶鲁大学,一路当上检察官、议员,最终在1996年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州长。彼时他确实是华人社区的成功典范。
他也曾公开宣称:“我以我的中国血统为自豪,我以我的祖先自豪,也为华裔对美国的贡献而自豪,但我是百分之百的美国人。”这番话在当时听来,似乎巧妙地平衡了血缘与国籍的认同。谁知卸任驻华大使后的骆家辉,言行却一步步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他一度在中国推广所谓“空气检测”,表面看似友好,却被不少人解读为服务于美国利益的商业行为。而真正将他推向舆论风口浪尖的,还是他在芯片问题上越来越直白的表态。他不仅明确表示美国不希望中国掌握尖端芯片技术,更抛出“中国芯片用于军事威胁美国”的论调,指责中国发展芯片是为了与美国抗衡。
他的言论并非停留在口头,在2019年华为5G事件中,外界普遍认为他推波助澜,支持美国政府通过加征关税、拉黑名单等方式打压中国科技企业。荷兰阿斯麦公司最终限制对华出口光刻机,背后也正是美国巨大的政治压力,而骆家辉的角色,在许多批评者眼中,就是这幕后压力的传声筒和“帮凶”。
对此中方明确指出,中国发展芯片技术是为了实现科技自立,摆脱技术上受制于人的局面,这是一种必要的自强,与他口中的“军事威胁”毫无关系。不仅如此,他过去指责中国获得秘鲁钱凯港经营权是为了建设军事基地等言论,也让他的立场显得愈发清晰。
这就引出了一个核心的身份悖论。他口口声声为华裔身份自豪,行动上却被广泛视为在配合“反华”议程。这种反差背后,逻辑其实并不复杂:在美国试图全面遏制中国崛起的背景下,骆家辉的言行,恰好成了美国对华压制策略的一部分,也将一个曾经的“华裔精英”,推向了被故土同胞视为“内奸”的尴尬境地。
然而这种打压策略也并非没有反噬。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大搞技术封锁,使得英特尔、高通等本国科技巨头眼睁睁看着庞大的中国市场份额受到侵蚀,研发投入也面临巨大压力,颇有“自掘坟墓”的意味。
反观中国长江存储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中芯国际的工艺也在悄然进步,这些都证明外部的封锁无法阻挡其前进的步伐。那么他家族三代人辛苦追逐的“美国梦”,终点究竟是什么?难道一个人的成功,必须建立在打压同胞、遏制故土的基础上?
当血统里的中国基因与地缘政治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他的选择给出了一个冰冷的答案。骆家辉的例子真正值得警惕的,或许不是他个人,而是一种现象。
当个人利益、所在国利益与血缘故土的利益发生激烈冲突时,一个华裔精英的选择,以及这种选择背后的驱动力。他的“华人身份”,不应成为伤害其祖籍国的工具。毕竟历史的洪流不会因个别人的言论而改道,真正的实力也从不需要靠别人的“恩准”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