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中国其实是没资格嘲笑伊朗“被渗透成筛子”的,因为,到今天,中国的最致命敌人,早已

中国其实是没资格嘲笑伊朗“被渗透成筛子”的,因为,到今天,中国的最致命敌人,早已经不是美国北约、俄罗斯,或者什么日韩菲印了,我们的最致命敌人,也已经变成“自己人”了。 就拿去年哈尔滨那事儿来说吧,美国国家安全局三个特工明目张胆地对亚冬会系统发起网络攻击,还想窃取咱们能源、交通这些关键行业的数据。你猜他们怎么进来的?居然是通过微软系统的后门漏洞! 更让人脊背发凉的是,这些渗透分子里有不少是咱们自己人。前几年有个在央媒干了30年的老记者,居然被查出来是日本间谍。每天经他手发出去的新闻得有多少,里面要是藏着点“私货”,普通老百姓谁能看得出来? 还有中国船舶工业公司的高管孙波,把辽宁号航母的技术规格都卖给了美国中情局。这要是打起仗来,敌人对咱们的航母性能了如指掌,后果简直不敢想。 有人可能会说,咱们抓了这么多间谍,说明反间谍工作做得好。可法新社2018年的数据就显示,中国境内的间谍有11万,其中6万多是中国人。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城的人口全在给外国人当耳目! 更可怕的是,这些人分布在各行各业:政府机关、军工企业、科研院所,甚至连高校里都有。去年国安部门破获的一起案件里,有个大学教授偷偷把61份水稻种子带出国,其中1份还是严禁出境的珍稀野生稻。这要是被国外农业公司拿去搞基因编辑,咱们的粮食安全可就悬了。 而且,有些人为了一套房子、一个留学名额,甚至一顿饭的功夫就把国家机密卖了。前两年有个军工集团的网络管理员卫某,因为单位人际关系紧张,被境外间谍用“咨询费”一步步拉拢,最后把1000多份涉密文件卖给了外国人,其中6份是机密级文件。 有人可能会反驳,咱们有《反间谍法》,还有群众举报机制,发现一个抓一个。可现在的间谍手段越来越隐蔽,比如通过社交媒体分析你的生活习惯,再精准投放诱惑。 去年有个留学生郝某,在国外被策反后,回国进入核心部门工作,多次提供敏感项目情报。他是怎么被盯上的?就因为在国外读书时经常在朋友圈晒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导师信息,境外间谍顺着这条线索就找上了门。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渗透已经从单纯的情报窃取升级到了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美国通过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机构,在中国资助了一大批“专家”“学者”,让他们在各种论坛、媒体上宣扬西方价值观。 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秸秆禁烧”政策,表面上是为了环保,实际上背后就有这些势力在推波助澜,想通过制造农民和政府的矛盾来动摇根基。 还有一些公知,整天在网上抹黑英雄、解构历史,把咱们的传统文化说得一无是处,这比真刀真枪的侵略还可怕。 有人可能会说,咱们经济发展得这么好,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这些小打小闹掀不起大浪。可你别忘了,苏联解体的时候,经济崩溃、民心涣散就是导火索。 伊朗现在的问题也在于此:四十年制裁导致GDP缩水40%,货币十年贬值15倍,年轻人看不到希望,才会被外部势力利用。 咱们虽然经济总量大,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很突出。如果任由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激化,难保不会有人为了一口饭就铤而走险。 说到底,国家安全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存问题。伊朗的教训告诉我们,当内部出现系统性溃败时,再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挡不住渗透。咱们中国虽然在文化传统、技术反制等方面有优势,但绝不能掉以轻心。 如果咱们每个人都能多留个心眼,发现可疑情况及时举报,就相当于给国家的安全防线多砌了一块砖。毕竟,真正的铜墙铁壁不是钢筋混凝土,而是14亿中国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