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三板斧,砍到哪一步了?特朗普上台已经半年了,在这半年以来,特朗普从内到外其实主要是干了三件事情。对内,主要是整合资源,推动通过大而美法案。对外,在经济上主要是发动关税战,在地缘上主要是推动俄乌停火和新伊核协议。 特朗普上台这半年,手里的三板斧抡得不算快,但也没闲着。从对内到对外,每一步都透着他那股商人式的算计。 对内的“大而美法案”算是块硬骨头。他原以为凭着自己在共和党里的威望,国会通过就是一句话的事。结果众议院里吵了三个多月,保守派嫌花钱太多,自由派骂法案里的制造业补贴“吃相难看”。特朗普没少发脾气,前前后后召集了17次党内会议,甚至把几个不听话的议员叫到白宫“喝茶”。 现在总算有了点眉目。上周众议院二读通过了法案的核心条款,虽然预算从最初的3万亿美元砍到了1.8万亿,但好歹保住了对半导体和新能源的补贴。特斯拉的马斯克第一时间发推特点赞,说“这才是让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样子”。可那些硅谷的科技巨头们不乐意,法案里没提给人工智能企业减税,苹果的库克已经悄悄去拜访了民主党议员。 对外的关税战打得雷声大雨点小。他上台第一天就放话要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加税,结果商务部的报告递上来,说真这么干,美国本土的充电桩企业得倒闭一半。最后改成了对稀土产品加税,税率还比原定计划低了五个百分点。 欧盟那边更是闹得难看。特朗普威胁要对德国汽车加税,德国总理直接带着宝马和大众的CEO访美。谈判桌上,对方甩出数据——美国南部有30万个工作岗位靠德国车企支撑。特朗普听完没吭声,第二天就宣布“关税计划暂缓”。倒是对加拿大的软木加税执行得很彻底,结果边境上堆了上万根木材,美国的建筑商们怨声载道。 俄乌停火的事最让他头疼。原想靠着对乌断供逼泽连斯基妥协,可国会里的建制派不答应,硬生生通过了一笔150亿美元的援助案。特朗普气得骂“这些人胳膊肘往外拐”,转头就给普京打了个电话,说愿意“帮俄罗斯重返G8”。 俄罗斯的反应挺冷淡。普京没接他的茬,反而在记者会上说“停火得看乌克兰的意愿”。倒是泽连斯基机灵,借着联合国大会的机会跟特朗普见了面,承诺“可以考虑中立地位”,条件是美国得帮着重建黑海舰队。特朗普听完眼睛一亮,当场拍板要派前国务卿蓬佩奥去斡旋。 新伊核协议的谈判像场拉锯战。伊朗总统访美那几天,特朗普特意在海湖庄园设了晚宴,牛排红酒摆了一桌子,结果对方坚持要先解除所有制裁。美国财政部的人算了笔账,真这么干,石油价格至少得跌10美元,德州的页岩油企业得哭晕在厕所。 最后谈成个折中方案——先解除对伊朗民用航空的制裁,让波音能卖飞机给他们。伊朗那边也投桃报李,答应把铀浓缩浓度降到3%以下。可以色列总理打电话来抗议,说这是“对恐怖主义的妥协”。特朗普没好气地回了句“你行你上”。 这三板斧砍下来,支持者觉得不够狠,反对者骂他“雷声大雨点小”。他自己倒满不在乎,前几天在竞选集会上说“半年时间能做到这样,已经比拜登强十倍”。台下的支持者举着“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牌子欢呼,可后排那些穿西装的金主们,脸上的表情没那么轻松。 接下来的路不好走。“大而美法案”还得过参议院这关,关税政策随时可能反噬美国经济,俄乌和伊朗那边的妥协能不能落地还是未知数。特朗普的算盘打得精,可国际国内的局面,从来不是靠商人的算计就能完全搞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