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芝麻花开·向新而行|沂河新区芝麻墩街道:4米、8米……15米,这里讲出新时代的“六尺巷”的故事

编者按:新区新起点,芝麻开花节节高。近年来,沂河新区芝麻墩街道锚定新区“工业强区、生态城市、和美乡村、幸福民生”四大目标任务,深度融入“党群同心”新实践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街道发展和社区治理的新路径、新做法,努力展现新作为,打造宜居宜业新高地。大众网临沂联合芝麻墩街道推出《芝麻花开·向新而行》系列专题报道,将笔触和镜头对准“芝麻墩人”,聆听他们的心声,探寻街道高质量发展新密码。

大众网记者王巧通讯员徐梦赵增祥陈晶临沂报道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则“六尺巷”的故事,传承了数百载,背后道出“睦邻友好”的传统理念。如今,一个新时代的“六尺巷”故事正发生于沂河新区芝麻墩街道,宽阔的道路讲述着社区治理的温情和智慧。

走在中科印象城东区北侧的道路上,没有了过去的逼仄和拥堵。崭新的水泥路面、新设的电动车棚、笔直的栅栏,让曾经牵扯两个小区的“矛盾点”成为和睦共处的见证者。

栅栏的南侧,是中科印象城东区,北侧则是香槟雅苑。因为用地红线的重叠,让这两边的居民有着“解不开”的疙瘩。

对于香槟雅苑业主来说,中科印象城东区北侧原有的4米宽水泥路,都是香槟雅苑的业主们“大度”的让出来的空间。

但对于中科印象城东区的业主来说,北侧小区的用地红线划到了家门口的“三尺硬土”,面对香槟雅苑业主们的“大度”,中科印象城东区的业主们也并不买账。

为了门前的“通行自由”,中科印象城东区的业主和香槟雅苑的业主们开启了无休止的争吵模式。这里也成了沂河新区芝麻墩街道长安路社区的一块儿心病。

“随着入住的业主越来越多,尖锐的矛盾冲突随时都有可能升级,问题是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芝麻墩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徐淑涛告诉记者。

矛盾双方都有对争议土地的合法使用权,这让矛盾似乎陷入了“不可调和”的境地。毕竟双方都可拿出相应的条条框框来支持自己的合理主张。

历史遗留下来的困难,没有吓倒这一届的街道及社区干部。

“我们在协调住建、规划等部门及向区里领导请示后及咨询相关专家建议后,定下了要满足公共安全需要的空间这个大基调”,徐淑涛说,“这种安全需要也是唯一能让双方认可的情理基调”。

在街道协调下,解决问题总算定下了大方向。剩下的就是需要分别做通业主工作。小区所在的长安路社区和各自的物业开始发挥了作用。

谈到入户做工作,中科印象城的双德物业负责人也是有着“说不完”的话。“一开始,我们物业自己上门去征求业主意见,但收效甚微,主要是业主们对物业的认可度不高,哪怕是我们牺牲休息时间一趟又一趟的跑,不少业主仍然不领情”,双德物业的负责人说。

为此,长安路社区主动转变工作方法,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下沉,向下协助物业入户做业主工作。

有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协助,入户工作好做了不少。“有了我们社区工作人员陪着,业主们对这项工作的认可度都高了不少,毕竟,业主们眼里我们社区出面代表的是一级党组织,背后站着的是地方政府和党委”,长安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孟凡振告诉记者。

据徐淑涛介绍,虽然是为了中科印象城东区的业主们出入自由,但因为“积怨”,中科印象城东区业主们的群众工作是最难作的。

“我们不知道去跑了多少次,谈了多少次,最后表决时好歹以符合要求的最低票数通过”,徐淑涛说。

在街道、社区及小区物业的无数轮沟通下,香槟雅苑的业主们最终以高票通过的方式同意了解决方案,愿意让出的空间从4米变成8米、随后是12米,最终,这一数据定格在15米。

每一次数据的变化背后,是芝麻墩街道及长安路社区及物业工作人员们无数次的“磨嘴皮子”。

如今,中科印象城东区硬化路面,向北延伸了不少,除了安装上了电动车棚,还新划了不少停车位,停车位前的空间,还足以供特殊作业车辆通过。

夏日的阳光下,新硬化路面的白和老水泥路面的灰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条东西延伸的伸缩缝,似将现今的宽阔同过去的逼仄永久隔开。香槟雅苑的绿意,正透过栅栏的缝隙,将新时代“六尺巷”的故事讲述在夏日的微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