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一名国民党中将跟随红军走完长征,谁知等到了延安,毛主席却对他挥了挥手,告诉他“你回去吧,”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5年夏天,湘西的山谷里硝烟弥漫,国民党第41师师长张振汉正率部追击红军,他出身保定军校炮兵科,是个有实战经验的老军人,当时的他信心十足,觉得击溃红军只是时间问题,可就在忠堡,他遭遇了命运的转折,红军早已布下埋伏,贺龙领导的部队突然发起猛攻,把张振汉的部队分割包围,一连几天激战后,他的部队被彻底打散。 张振汉本人也在混乱中受了伤,被红军战士从玉米地里搜出来,成了俘虏,他原以为自己会像传闻中那样被处决,毕竟他是中将师长,身份显赫,但出乎他意料的是,红军不仅没有伤害他,反而给他清洗伤口,用当时极为紧缺的药品为他治疗,这种待遇让他心中一震,他没想到,这支他曾拼命追剿的队伍,竟然对俘虏如此尊重。 在养伤期间,他逐渐意识到红军不是他过去想象的那样,这些士兵纪律严明,对百姓友善,官兵之间几乎没有等级壁垒,红军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依然严格执行政策,这种精神风貌让他感触颇深,他开始重新审视眼前的这支队伍,也开始思考自己曾效忠的那个政权。 张振汉的身份也引起了红军高层的注意,红军当时装备简陋,缺乏专业的炮兵人才,而张振汉恰好是保定军校炮兵科的高材生,他的专业背景成了红军急需的资源,于是,他被邀请担任红军的炮兵教员,在最初,他的身份引起了很多战士的不满和怀疑,但他用实打实的教学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他讲解得细致,实战经验丰富,很多战士第一次真正理解了炮兵的原理和作用。 他不只是在课堂上讲理论,也参与了多次实战指导,有一次在攻打县城时,红军只剩下两发炮弹,却要摧毁敌人的两个碉堡,张振汉亲自测算角度和射程,最终精准命中目标,为红军打开了突破口,这些实际贡献让他逐渐在队伍中站稳了脚跟。 随着红军进入长征阶段,张振汉也踏上了这段艰苦卓绝的旅程,他成了长征队伍里一个特别的存在——一个国民党中将,却跟着红军翻山越岭,走过雪山草地,他的待遇也与众不同,在过雪山时,红军特地为他准备了骡子,减轻他的体力负担,草地行军中,炊事班省出一点口粮给他单独做饭,哪怕大家自己都吃不饱。 最险的一次发生在玉龙雪山,张振汉连人带骡子跌进山谷,昏迷不醒,红军战士们立即组织救援,十几人组成拉链,用绑腿布条一点点把他从冰窟里拉了上来,那时候,红军战士们自己都饿得发晕了,但他们没有放弃一个本可以被视为“敌人”的人,这件事对张振汉触动极大,他开始觉得,自己过去信仰的东西也许并不正确。 长征结束后,张振汉和红军一起到达了延安,他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本以为自己可以继续留在红军,发挥所长,没想到组织安排他返回国统区,这一决定让他感到意外,却也理解其中的深意,当时正是抗日战争即将爆发的关头,中共急需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张振汉在国民党内部有人脉,是保定军校出身,和许多国民党将领有私交,是天然的桥梁人物。 他接受了这个任务,离开延安前,周恩来特意为他准备了经费,以备不时之需,他回到国统区后,很快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消息传出后,蒋震怒,立即下令将他“格杀勿论”,所幸张振汉在军界老上司及时出面,才让他免于一死,即便如此,他仍被软禁多年,行动受到严格限制。 在这期间,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以开办实业为掩护,继续为中共传递情报、输送物资,他的太太邓觉先也参与其中,两人以夫妻之力,在敌后默默支持共产党,抗战期间,他还秘密营救了多名被捕的进步人士和学生。 1940年代末,国共内战进入尾声,张振汉在湖南和平起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与长沙的守军将领陈明仁保持联系,帮助传递情报,推动起义进程,他还亲自将长沙的城防图藏在咸鱼肚子里,送出城门交给解放军,为长沙的和平解放提供了重要保障。 湖南解放后,他被任命为长沙副市长,虽然身份特殊,但他始终低调做事,踏实为民,有一次去纺织厂视察,女工们听说他是红军长征时教打炮的“张老师傅”,纷纷围上来听他讲长征的故事,他总是笑着说自己没做什么,只是走了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2013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了一门山炮,那是张振汉在长征中使用过的,它在长征途中被拆成零件,分给战士们背负,穿越雪山草地,一路运到陕北,如今它静静地陈列在那里,不动声色地讲述着一段不寻常的历史。 信息来源:光明网——红军队伍里走完长征的国民党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