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兔子]稀土硝烟未散,中国又悄然关上了一扇更为致命的大门!这一次,锁死的究竟是何

[兔子]稀土硝烟未散,中国又悄然关上了一扇更为致命的大门!这一次,锁死的究竟是何物?其重要性远超稀土,恐将引发全球震动!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几年,中国在关键战略资源出口上动作频频,尤其是稀土资源管控的升级,引发了不少关注和热议。 其实,除了大家熟悉的稀土,像镓、锗、锑、浓缩铀、石墨这些“黑科技”原料,也都被中国纳入了管控大名单。 别看这些名字听起来拗口,这些材料对芯片、导弹、核能、新能源这些高精尖领域来说,可是根基中的根基。 咱们先说说为啥中国会这么做。早在2022年,美国就开始对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下狠手,搞起了一系列制裁。对中国来说,这事儿不仅是技术战,更关乎国家安全和产业链的稳定。 想想看,如果关键原料被卡脖子,后果可想而知。于是,从稀土到镓、锗,再到锑和浓缩铀,中国的出口政策开始逐步收紧,甚至从2023年开始,对这些资源的出口审批变得越来越严格,优先保证国内企业有货用,防止产业链被卡。 来具体说说这些材料有多关键。镓,可不是一般的金属,它是第三代半导体的基石,广泛应用于5G基站、新能源车充电桩、军用雷达,全球生产中中国占了98.8%的份额,且纯度高得吓人,达到99.9999%。国外光靠自己基本没法替代,直接得靠咱中国供货。 锗呢,在光纤通信、红外光学和太阳能电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全球有60%的锗产自中国,简直是通信和新能源的“隐形冠军”。 再说锑,这玩意儿被称为工业“万金油”,用在穿甲弹、红外导弹、光伏玻璃、阻燃剂等多领域。2024年锑的价格暴涨,背后就是供应紧张。美国63%的锑都靠中国进口,一旦管控,后果可想而知。 浓缩铀,是核电站的“心脏燃料”,全球只有中俄两国具备完整产业链。中国在核能领域的未来关键技术,也掌握在自己手里。 石墨则是电炉炼钢不可替代的原料,中国占65%的产能。近年来环保政策促使需求攀升,全球钢铁产业链都得盯着咱们这边动静。 说白了,这些资源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生产的,技术门槛高、产量集中,所以成为大国博弈的关键筹码。 中国对这些战略资源的出口,实行分阶段严格审批:2023年起要求出口企业得申报买家和用途;2024年进一步限制军事用途出口;2025年升级为军民两用物资要层层审批。海关对走私严打,防止资源流失,保障国内产业链稳稳当当。 这套措施不仅防止关键材料外流,也助推国内产业发展。像南京的氮化镓芯片企业,产能一跃成为全球30%,就是稳定供应链的直接受益者。 而且通过掌控这些资源,中国在国际上争夺产业链主导权,施加战略压力,反制西方技术封锁。 说到这儿,咱们得看看西方国家都咋反应。美国采购的替代品纯度普遍不够,导致芯片良率大幅下滑,经济损失不少。 军工领域锑的供应告急,逼得美国企业只能高价买黑市货,成本上去了直接心疼。日本钢厂的石墨进口受阻,生产计划被打乱,整得一团乱。欧盟材料价格暴涨,企业压力山大,成本蹭蹭往上涨。 可惜的是,这些国家想要自己造矿,短期内真没戏。欧盟想重启锑矿,可得几年时间,产量还没法满足需求。美国的矿山产能也有限,顶多补补小洞。日本还得被迫掏出高额反倾销税,增加了不少负担。 中国这波出口管控打的是“组合拳”,既稳固国内产业链,也形成了全球战略资源的话语权。美国和西方想绕过中国自己搞产能,短期内吃力不讨好。别忘了,科技和军事竞争中,这些关键材料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掌握了材料供应链,才能握住科技命脉。 未来,咱们还得持续关注中国的战略资源管控走向,以及西方国家的应对策略。毕竟,这不光是经济问题,还是大国角力的现实写照。能用资源这张“底牌”,维护产业安全,稳住发展根基,这才是大国风范!

评论列表

用户14xxx16
用户14xxx16 1
2025-07-18 14:37
国内企业使用的也要进行监管,防止内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