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邢嘉盛率领三营奇袭美军阵地得手后,竟异想天开要端掉美军师部。不料天亮后行踪暴露,这个大胆举动彻底惹恼了美军,当即调遣一个团兵力将其团团围困。可接下来邢嘉盛使出的战术,却让美军指挥官百思不得其解。 朝鲜长津湖的西侧,气温已达到零下四十度。 志愿军3营营长邢嘉盛,和身后四百多名战士匍匐在没膝的深雪中。 远处美军阵地的探照灯光柱扫过,公路上一副繁忙的景象。 然而,邢嘉盛死死盯住了美陆战一师师部所在地。 既然退路已断,何不直接端了美军的阵地? 长津湖战役初期,志愿军为阻击美军王牌陆战一师北上,在黄草岭一线展开激战。 美军凭借火力优势,尤其是部署在纵深的数百门重炮,给志愿军造成巨大伤亡。 为了拔除这些“钉子”,42军军长吴瑞林决定派出精锐营级单位实施敌后穿插。 370团3营,这支由身经百战的团参谋长邢嘉盛亲自率领的尖刀,承担了最危险的任务。 他们悄悄穿过美军的防线,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顽强的意志,在极寒中跋涉数十公里,成功摸到了美军一处炮兵阵地边缘。 美军阵地守备松懈,约30门榴弹炮和10辆坦克暴露在外,并且许多美军正在帐篷内睡觉。 正当邢嘉盛准备下令突袭时,邻近区域突然枪声大作! 原来,兄弟部队一营在攻击另一处炮兵阵地时,因试图“缴获”火炮而意外暴露,惊醒了敌人。 战机稍纵即逝! 邢嘉盛当机立断,放弃偷袭,改为强攻! 一声令下,战士们扑向措手不及的美军。 战斗短促而激烈,仓促应战的美军很快被击溃,火炮坦克被悉数炸毁。 首战告捷,但枪声暴露了位置,三营由暗转明,成为插入敌后的一颗“孤子”。 邢嘉盛敏锐地意识到,美军绝不会善罢甘休。 后撤的通道极可能已被封锁,按常规思路突围,无异于自投罗网。 在临时指挥所里,他死死盯着地图。 既然退路已断,何不反其道而行之? 继续向敌纵深穿插,目标直指美军陆战一师的五老里师部! 这步棋,不仅出乎美军意料,甚至也超出了上级的预案。 无比骄横的美军绝不会想到,一支已被发现、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孤军,竟敢主动扑向其最强大的指挥中枢! 这无异于飞蛾扑火,但也是绝境中唯一的生机。 命令下达,战士们无一人退缩,迅速整装,义无反顾地扑向更深的黑暗与危险。 接下来的两天两夜,成了美军陆战一师师长奥利弗·史密斯少将的噩梦,也成了世界军事史上一次经典的“逆向穿插”范例。 三营在敌后的雪原山林中神出鬼没。 他们端掉了陆战七团一营营部,击毙其指挥官。 他们奇袭江咸公路补给点,炸毁四十余辆运输卡车,将这条美军的“生命线”拦腰斩断。 他们甚至大胆穿插至距离五老里师部仅数公里的400.1高地! 史密斯在师部接到告急电报,他对这刀刀见血的“幽灵部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愤怒。 他紧急调集重兵,试图围歼这支胆大包天的部队。 但三营总能在合围形成前从意想不到的缝隙中溜走,并反手给予追兵沉重一击。 然而,孤军深入的代价是巨大的。 当11月30日拂晓来临,美军侦察机终于捕捉到三营在400.1高地的踪迹。 大批美军地面部队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将高地团团围住,包围圈已然形成。 邢嘉盛站在高地棱线上,望远镜里是密密麻麻涌来的美军士兵和低空盘旋的敌机。 他清楚,硬守高地只有死路一条。 绝境之中,邢嘉盛决定唱一出“声东击西”的大戏。 他命令两个排的兵力,携带缴获的美军钢盔和部分武器,大张旗鼓地向山下美军正面阵地发起佯攻,枪声、喊杀声震天动地,吸引住美军主力注意力。 与此同时,他亲率营主力,押解着三十多名美军俘虏,悄无声息地从高地侧后一条隐秘的干涸河床向下运动。 河床陡峭,战士们用绑腿连接成“绳索”,相互拉扯着滑下。 当接近山脚美军警戒线时,邢嘉盛示意俘虏走在前面。 夜色和混乱中,美军哨兵看到一群穿着己方军服、狼狈不堪的“友军”押着几个“中国俘虏”走来,一时放松了警惕。 就在哨兵上前盘问的瞬间,“俘虏”暴起发难,迅速解决哨兵。 三营主力穿过这道狭窄的防线缺口,消失在茫茫雪原之中。 等正面佯攻部队且战且退,也利用夜色和地形摆脱追兵。 邢嘉盛带着伤痕累累但建制尚存的三营,在敌后山林中继续艰难跋涉。 最终,奇迹般地跳出了美军的重重包围,与前来接应的兄弟部队胜利会师。 邢嘉盛和三营的“反向穿插”,不仅是一次战术上的神来之笔,更是一次精神上的伟大胜利。 主要信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长津湖战役专题展》2023年修订版;美国海军陆战队协会期刊——《冰雪炼狱》2021年冬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