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东昌府区北顺小学“红纽扣”护学联盟:“红纽扣”系牢护校安园“安全网”

大众网记者彭静李新民聊城报道

清晨7时10分,东昌西路车流如织。北顺小学学生安全通道前,一道由红、黄、蓝三色交织的“流动防线”准时就位:“拉车门”接应学生、引导至安全通道、护送过马路、维持秩序……这支由“交警+校警+老师+家长+保安”近20人组成的“红黄蓝”护学队伍,不仅实现了学生下车到校园的无缝对接,还将车辆停留时间由2分钟缩短为5秒钟,大大减少了交通压力。而这,正是聊城“红纽扣”护学联盟的生动缩影。

从一张课桌起步,到如今覆盖17个单位的护卫联盟,这枚“红纽扣”用29年坚守和传承,为孩子们的上学路搭建了一道“安全桥梁”。1996年冬,北顺小学门前车流中,一名交警自发撑起护学“保护伞”,开启了聊城校园安全守护的序章。“最初就是一张课桌。”回忆起29年前的情景,老交警许忠立仍记忆犹新——课桌外挤满了孩子,还有父母晚来接的孩子,先在课桌上写作业。那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信任。有交警守护,学生和家长都觉得安心。

29年间,护学岗历经多次“升级”:从民警单兵作战到警校联合、“家校警”三方共治,再到2023年创新推出“红纽扣”护学联盟机制。如今,联盟成员扩展至公安、关工委、妇联、团委、教体等17家单位,形成了“共谋、共管、共助”的护学网络。

“过去交警‘单打独斗’,现在全社会都在为孩子们的安全出力。”聊城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直属二大队大队长乔舰飞介绍,联盟还建立了常态化的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知识进课堂活动,联合消防、派出所开展逃生演练、反恐防暴培训,并创新开设交通安全大讲堂,将水泥罐车、大客车、家用轿车作为教学“道具”,让广大师生直观式、互动式掌握车辆盲区、“荷氏开门法”等交通安全知识,帮助孩子“系好人生安全的第一颗纽扣”。2024年以来,联盟累计开展主题活动52次,覆盖1.5万人次,形成“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辐射效应。

如今,北顺小学“红纽扣”护学联盟经验做法已经在全市逐步推广开来,阳光小学、振兴路小学、滨河实验学校等城区主干道的几所学校门前都进行了“空间重组”改造,拆除校门前部分机非隔离绿化带,利用腾出的空间,铺设平整的花砖路面,设置学生“安全岛”,让“家长少绕路、孩子少冒险、路口少拥堵”。

“接下来,我们将在辖区各学校通过打造‘安全岛’、成立‘红黄蓝’护学队、开展‘拉车门’5秒下车法、组建多元化立体化宣教队伍,走进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宣教活动等实际举措,逐步推广复刻‘红纽扣’护学模式,以更精细的管理、更暖心的服务、更完善的制度,筑牢校园交通安全防线,积极打造护校安园‘聊城样板’,全力护航青少年成长之路。”乔舰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