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恒立退黯然摘牌,“不死鸟”29年A股长跑终结

7月16日,恒立退(000622)正式从深交所摘牌,结束其29年上市生涯。这家曾因多次“保壳”被称为“不死鸟”的公司,最终因年报“难产”及财务数据争议触发退市。随着监管处罚落地,投资者索赔通道同步开启。

退市终局:年报披露僵局触发强制退市

恒立退于7月15日结束退市整理期交易,7月16日完成摘牌。退市直接导火索是公司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违反证券法第七十九条及深交所上市规则。

更深层矛盾源于公司与审计机构深圳旭泰会计师事务所的冲突。2025年1月,恒立实业临时改聘旭泰所为年审机构,但双方合作迅速破裂。湖南证监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指出:截至2025年4月29日,公司仍未向旭泰所提供完整的合并财务报表及配套资料,导致审计报告迟至4月29日下午才出具,且公司董事长拒绝审议该报告。

因年报“难产”,公司于5月6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5月7日收到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6月18日再因年报财务数据涉嫌虚假披露遭二次立案。监管层认定其行为已触及强制退市标准。

纠纷溯源:审计僵局与财务争议悬而未决

恒立退将退市责任归咎于旭泰所,并于5月7日向法院提起诉讼,索赔3827万元(对应4月30日市值单日损失),指控其审计团队存在三大失职行为:

1.人员资质缺陷:现场6名审计人员中5人无注册会计师资格;

2.流程违规:未按约定时间表推进审计,沟通严重滞后;

3.报告瑕疵:迟至4月29日提交“错误百出”的报告,致内部审议流产。

然而,监管调查揭示另一重矛盾:公司对旭泰所出具的审计结论存在异议,尤其涉及一笔关键财务处理——2023年3154.76万元设备安装收入是否应计入主营业务。若该收入被认可,公司2023年营收将跨过1亿元退市红线。为自救,恒立实业另聘深圳堂堂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专项核查,后者认定该收入属“主营业务”,但结论未获监管采信。

业绩层面,公司基本面长期疲软: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仅7005.77万元,亏损扩大至1621.49万元,核心业务(汽车零部件、贸易)盈利能力薄弱。退市前股价定格于1.78元/股,总市值7.57亿元,较2023年高点缩水超80%。

投资者索赔:退市不影响诉讼权利

尽管公司摘牌,但投资者索赔程序已同步启动。法律界指出,若证监会最终认定公司存在年报财务造假或信披违规,受损股民可依法追偿。索赔范围覆盖两类投资时段:

1.2024年1月31日至4月29日买入,且在4月30日后卖出或持有亏损者;

2.2025年6月2日前买入,6月3日后卖出或持有亏损者。

维权律师强调,退市不影响诉讼权利,但需尽快确权。目前已有部分投资者通过专业机构提交材料,诉请包括投资差额损失、佣金及印花税等。

恒立退的落幕,成为A股“应退尽退”新生态的又一注脚。其与审计机构的纠纷、财务数据争议及监管处罚结果,仍待司法程序厘清。对投资者而言,挽回损失的窗口已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