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四大误区:。 误区一:意识障碍不重或体温不高就不是热射病
近年来,不少重度热射病患者在刚发病时意识障碍不重或体温不高,容易被漏诊误诊。
《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5版)》明确:只要有“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或“高强度运动”中的任意一条诱因,并出现以下四种临床表现中的任意一条,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即可诊断为热射病。
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如昏迷、抽搐、谵妄、行为异常等)。
2.核心体温超过40摄氏度。
3.两个以上器官功能损伤表现(涉及心、肝、肾、横纹肌、胃肠、肺等)。
4.严重凝血障碍。
误区二:出现热射病症状在家降温即可
由于热射病发病急、进展快,一旦出现高热、无汗、意识模糊、惊厥等疑似热射病症状,应进行快速有效的物理降温(将冰袋敷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并立即就医。
误区三:待在室内不会得热射病
热射病并非室外专属。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进行高强度工作或活动,导致体内热量蓄积速度远超散热速度,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就容易发生热射病。特别是老年人、孕妇、儿童及慢性病患者等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的群体,尤其要避免长时间处于此类环境中。
误区四:吃冷饮可以预防热射病
吃冷饮并不能有效预防热射病。酒精性饮料和高糖饮料会导致身体失去更多体液,高温天气不宜大量饮用。大量进食冷饮还会刺激胃肠道,引发不适,反而可能加重身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