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九三大阅兵,最应该邀请谁来?没想到呼声最高的不是特朗普,也不是普京,而是法新社,要知道,法新社可是正儿八经的法国老牌媒体,跟大部分西方媒体一样,一直在想尽办法抹黑中国,可网友们不但强烈要求让他们来,还要给他们最好的拍摄机位,这是怎么回事?
有人说,最该发邀请函的是法新社,这个说法一出来,不少人都愣了,毕竟这家 1835 年就成立的法国通讯社,平时报道中国军队时总带着股子不对劲的劲儿。
他们拍出来的照片,调子总是灰蒙蒙的,光线压得很低,想让解放军看起来透着点不近人情的压迫感,可网友们偏觉得,这镜头里的军人有种特别的味道。
你看那些照片里的队列,横平竖直像用尺子量过,士兵们眼神里的坚定藏都藏不住,原本想营造的距离感,反倒变成了整齐划一的气势,这种效果,估计法新社自己都没料到。
所以才有那么多人说,得请他们来,还得给最好的位置,让他们把这种感觉拍得更清楚些。
这事儿让人想起前两年,美联社拍过中国维和部队在非洲的照片,本来想找点所谓扩张的由头,结果镜头里全是士兵帮当地人修水井、盖学校的画面,最后被不少外国网友夸是和平使者。
媒体的镜头有时候就像面镜子,想照出什么,未必能如愿,最终还是要看被拍的人到底是什么模样。
九三大阅兵不只是走个过场,背后藏着太多历史分量,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打了十四年仗,多少人没等到胜利那天,这些记忆早刻进了国人的骨子里。
现在的国际环境不算太平,南海那边总有人想试试水,印度边境也时不时有点小动静,美国还老带着盟友在亚太搞演习,好像不搅起点波澜不罢休。
这种时候亮亮相,既是告诉自己人心里有底,也是跟外面说清楚,有些底线碰不得,中国有本事护着家里的安稳,也有责任帮着维持地区的平和。
阅兵场上那些新家伙事儿,歼击机、预警机什么的,摆出来不是为了好看,是想让人知道,中国军队早就不是以前那样单打独斗了,现在讲究的是配合,是信息互通,这些都是真本事,不是装出来的。 中国人对解放军的感情,跟法新社想塑造的形象完全两码事。
抗战那会儿,部队进上海,再累也不随便进老百姓家,这规矩传了这么多年,变成了现在有事儿找解放军的习惯,这种亲近感,不是几张照片能改得了的。
法新社拍的那些照片,国人看了不觉得压抑,反倒觉得自豪,自家的军人就该是这样,既有铁骨,又有担当,像山一样可靠,像海一样沉稳。
网上讨论该请谁来的时候,有人提普京,说苏联当年跟中国一起扛过侵略者,请来能显显两国关系铁,也算是没忘了过去的情分。
也有人说该请美国代表,毕竟二战时飞虎队帮过忙,物资支援也没断过,来观礼也能想起那段一起拼命的日子。
但更多声音说,这些都比不上抗战老兵,那些从枪林弹雨里活下来的老人,才是最该坐在前排的。
他们身上的伤疤,手里的勋章,比任何讲话都有分量,看着他们,就知道现在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这种记忆,丢不得。
现在网络太发达了,一家媒体想凭着几张照片就把人带偏,越来越难了。
就像法新社这次,照片发出去,大家不是光看画面,还会琢磨背后的心思,最后反倒觉得,这种镜头下的解放军更真实,更有精气神。
中国愿意让外媒来拍阅兵,其实是挺大气的表现,遮遮掩掩容易让人瞎猜,大大方方亮出来,反而少了很多误会。
这些年军队建设越来越扎实,大家的心态也跟着变了,不怕别人看,也不怕别人说,有底气才敢这么做。
九三大阅兵从纪念过去到展示现在,一步步走过来,就像中国这些年的样子,知道自己从哪来,也清楚要往哪去。
法新社被网友点名邀请,不管最后来没来,都成了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让这场阅兵多了层不一样的意思。
说到底,大家真正在意的,是阅兵里藏着的那些感情,对历史的惦记,对和平的珍惜,还有对国家的信心,这些东西,比请谁来观礼重要多了。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认为应不应该邀请他们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