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挽留,美国不收留,被夹在中间的李嘉诚,终于玩不转了!大公报四次三番喊话,被他当作耳旁风,而本该促成签约的美国,也在关键时刻消失,这时才发现玩脱了,却已经为时已晚! 他这一切都源于他近年来的战略选择,早在2013年,李嘉诚就开始大规模抛售中国内地资产,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上海陆家嘴世纪汇广场等优质物业相继被出售,短短一年内套现超过200亿元。 他将资金转向欧洲,尤其是英国,投资超过4000亿港元,拿下了英国电网、水务、港口等关键基础设施,甚至被称为“买下了半个英国”。 然而,他的这一系列操作,却与中国的发展战略渐行渐远。 中国官方对李嘉诚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2025年3月至4月期间,香港《大公报》多次发表评论,如《莫天真 勿糊涂》《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等,直指他出售巴拿马运河港口给美资财团的行为,港澳办也转载了这些文章,表达了对其商业行为可能损害国家利益的担忧。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更是对该交易启动审查,这在商业领域实属罕见。 曾经信誓旦旦“爱国”“永远扎根中国”的李嘉诚,如今的所作所为与承诺背道而驰,口碑一落千丈。 而美国方面,本以为能成为李嘉诚的“救命稻草”,却在关键时刻消失。 2025年3月,李嘉诚与美国贝莱德财团达成协议,以227亿美元出售包括巴拿马运河港口在内的43个港口,但美国政府并未提供支持,导致交易最终失败。 巴拿马运河作为全球航运要道,承载着近乎一半的货物贸易往来,美国却未伸出援手,让李嘉诚陷入被动。 此外,美国对华为的制裁也波及到他,原本计划在英国投资的5G项目受到影响,进一步显示出美国在关键时候的“靠不住”。 李嘉诚的投资策略也暴露出严重问题,他在加拿大油砂项目上投资失利,损失高达1400亿港元,而在英国的投资回报也不如预期。 英国脱欧后经济波动,电网、水务等项目的回报率下降,加上监管压力增大,使得他的欧洲商业版图面临挑战。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持续增长,新能源、科技等领域蓬勃发展,他却因早早撤离而错失了这些机会。 长实集团的财务状况也不容乐观,截至2024年12月,其负债率为20.24%,虽然看似不高,但税后利润较往年有所下滑。 而李嘉诚的接班人李泽钜在管理上也面临压力,接班后长和股价一度下跌四分之一,市值蒸发超千亿港元,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和管理挑战,进一步加剧了其商业帝国的困境。 曾经风光无限的李嘉诚,如今却在中美之间两头落空。中国不再欢迎他的“套现跑路”,美国也未给予他期望的支持,曾经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他试图在全球化裂变的夹缝中套利,却沦为了时代的弃子。 这一切都表明,一个企业家的发展必须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否则终将在市场的浪潮中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