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太阳]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印度年年贸易逆差,却还有钱支付外国货物金钱呢?那是因

[太阳]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印度年年贸易逆差,却还有钱支付外国货物金钱呢?那是因为印度的确没钱了,其实印度外汇已空缺到要让国家信誉丧失的程度赖掉整个50亿阵风订单。即便如此,印度还要经常性吸血去填补国内外巨大财政窟窿。   (信息来源:海报新闻——童话财经丨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度——年年贸易逆差为何总有花不完的美元?)   印度经济有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它常年维持着上千亿美元的巨额贸易逆差,进口远远大于出口,按理说早就该外汇枯竭了。可印度似乎总有花不完的美元,在全球市场上大买特买,这笔钱到底从哪儿来?   解开这个谜题,得先看看印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贸易缺口。问题出在经济结构上。印度的制造业一直没能真正强大起来,技术和效率都跟不上,导致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   而它自己的出口货单上大多是些附加值不高的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上卖不上价。更要命的是,印度缺油少气,能源基本靠进口,国际油价一波动,它的贸易账本就变得更难看。   虽然印度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很厉害,算是张拿得出手的名片,但服务贸易赚来的这点外汇,根本填不上货物贸易那个巨大的窟窿。面对这种结构性的“入不敷出”,印度自然有它的一套办法。   这些办法里,既有正大光明的“明流”,也有一些上不了台面的“暗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生命线,来自海外的印度人。   印度有超过三千万的海外侨民,他们遍布全球,而他们有的甚至是华尔街高管,总经理,他们赚取的钱基本上都往家里汇。这股力量有多大?每年超过1000亿美元,这笔巨款是支撑印度外汇储备最坚实的后盾。   许多在海外科技公司功成名就的印度裔精英,也会带着资本回国投资,为印度的美元池注入了活水。不过,光靠这些还不够填补逆差,一些“暗涌”也浮现出来。   备受争议的财路,就是针对在印度经营的外国公司。印度曾以“违规使用外汇”为由,冻结了小米公司近47亿人民币的存款,中国的vivo公司,还有谷歌、亚马逊等企业都曾被印度罚款,这种做法几乎“一视同仁”,吓跑了不少外企。   可印度市场巨大的潜力,还是让很多公司选择留下。这就给了印度继续操作的空间。更让外企无奈的是,它们带着美元来投资,可一旦想走,能换回的只有国际信用度不高的卢比。   除了对外企下手,印度还有一条隐形的产业——电信诈骗。他们目光一般都瞄准美国等发达国家,每年能从美国人手里骗走近200亿美元,顺便还从加拿大“创收”80亿美元。这个灰色产业至今在印度依然相当活跃。   这些独特的美元来源,确实支撑了印度在巨大贸易逆差下的运转,也让它有钱进口所需的技术和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产业升级。但负面影响同样显而易见。   长期的逆差和非常规的敛财手段,不仅削弱了印度抵御外部金融风险的能力,也透支着它的国际信誉。本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也时刻悬在头顶。   靠着这些“超能力”续命,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为此印度政府也在努力自救,比如加大对制造业的扶持,推动能源改革,拓展出口市场等等。但这些远水,暂时还不能解得了眼前的近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