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分化背后的“暗流涌动” 昨日A股三大指数涨多跌少, 创业板指 大涨1.73%领跑市场, 上证指数 则收跌0.42%。表面上,AI产业链全线爆发推动创业板走强,但市场实际呈现“冰火两重天”:沪深两市仅1332只股票上涨,却有超4000只下跌。这说明资金集中在少数板块,多数个股仍在经历调整。这种结构性分化的本质是,市场用有限的流动性聚焦确定性主线(如AI),导致大量中小盘股失血。 AI赛道为何一枝独秀? 从概念板块看,中国AI 50、CPO(共封装光学)、液冷服务器等细分领域占据主力净流入和涨幅榜前列。背后逻辑包括: 业绩预期:中报业绩预告大增,CPO、AI算力等板块因订单高增长和国产替代逻辑,业绩确定性较强。例如个股 新易盛 20%涨停, 浪潮信息 大涨超7%,可能反映产业链中上游设备的业绩弹性。 事件催化:前日统计局公布的5.3%上半年GDP增速略超预期,但传统行业修复乏力,政策更倾向扶持新质生产力,AI作为经济转型的核心赛道更受资金青睐。此外,海外科技巨头(如英伟达)动向也间接带动国内产业链情绪。 量能放大背后的隐忧 尽管两市成交额突破1.6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明显放量),但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出超500亿元,这透露出两个信号:一是主力可能对中美利差、汇率波动或政策不确定性存在避险需求;二是内资(如公募、游资)成为当前市场主力,其调仓换股行为加剧了板块间的“跷跷板效应”。 后市如何观察? 主线持续性:部分AI相关板块已累积较大涨幅,需警惕资金高低切换。例如昨日“中特估”相关板块(国企改革、军工)大幅净流出,若AI回调,资金可能回流低估值方向。 流动性管理:当前市场更像“存量博弈”而非全面牛市,成交额能否维持在1.5万亿以上是关键,否则普跌格局或延续。 风险提示:超4000股下跌背景下,需警惕高位题材股补跌。例如近期跌停股数量显著增加1,反映部分资金获利了结情绪升温。 总结:市场仍在震荡中寻找新平衡,指数看似“热闹”,但赚钱难度较高。短期可关注“业绩+事件”双轮驱动的板块(如AI硬件、数字经济),但对纯情绪炒作的题材需保持谨慎。普通投资者需做好仓位控制,避免盲目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