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印度突然发现,除了跪美以外还有一条联合中国的路可选!印度外长访华,应该是带着“印

印度突然发现,除了跪美以外还有一条联合中国的路可选!印度外长访华,应该是带着“印度版诚意”来的,但中国很难再信任一个出尔反尔的“大国小人”,所有的合作必须是“现金交易”,为的就是防止印度卸磨杀驴,上屋抽梯,落井下石....... 印度外长苏杰生这次访华,说白了就是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碰了钉子。 过去几年印度紧跟美国屁股后面跑,又是加入“四方安全对话”,又是在边境上搞小动作,结果美国该卡脖子还是卡脖子,该卖高价武器还是卖高价武器,印度眼巴巴盼着的技术转让和市场准入却没几个兑现的。 2023年贸易逆差直奔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缩水到只有5000多亿美元,连进口石油的钱都得精打细算。 这种情况下,印度终于想起中国这个“大金主”了,但中国早就被印度的反复无常伤透了心,这次合作必须“先交钱后办事”,免得又被印度耍得团团转。 印度的“大国小人”做派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就说2020年加勒万河谷那场冲突,印度单方面撕毁两国达成的边境协议,带着钢管、石块越线挑衅,结果被中国边防部队打得落花流水,死了20个人。 事后印度还倒打一耙,又是禁止中国APP,又是冻结小米、vivo的资产,前前后后有500多家中国企业被印度以“税务问题”“国家安全”为由调查,光小米一家就被冻结了48亿人民币。这种行为,让中国企业彻底寒了心。现在印度想回头合作,中国能不防着点吗? 更可气的是印度在经济合作上的“变脸术”。2020年RCEP谈判到最后关头,印度突然退出,理由是担心中国主导。 结果RCEP生效后,成员国之间关税大减,贸易额蹭蹭往上涨,印度眼巴巴看着自己被排除在外,2023年对华贸易逆差反而扩大到991亿美元。 现在印度又想回来,但中国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好说话的主了。就像王毅外长说的,中印合作必须“先把规矩立在前头”,所有项目都得签现金合同,钱不到账就不动工,免得印度又玩“拖欠工程款”的老把戏。 印度这次访华虽然表面上带着“诚意”,但骨子里还是那套“占便宜不吃亏”的心思。苏杰生在会谈中承诺“印中是发展伙伴而非竞争对手”,支持中国主办上合峰会,还说要管控边境分歧。 但这些话听听就算了,看看印度和俄罗斯的合作就知道了。当年印度买俄罗斯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说好的改装费8亿美元,最后硬生生涨到23亿美元,交付时间拖了8年,8台锅炉7台在试航时就坏了。这种“老赖”作风,中国怎么敢轻易相信? 但印度所谓的“实力”又有多少呢?2025年GDP预计4.187万亿美元,听起来挺唬人,但人均收入只有2880美元,连越南都不如。 更要命的是,印度卢比汇率跌到0.08335,外汇储备捉襟见肘,买石油、买武器都得看别人脸色。这种情况下,印度不得不向中国低头。 中国这次的态度很明确:合作可以,但必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像当年中国帮印度建水电站,项目进行到一半印度突然要求降价,还拖欠工程款,最后项目黄了,中国损失惨重。 现在中国学聪明了,不管是基建、能源还是科技合作,都要求印度预付全款或者提供第三方担保。比如这次稀土供应谈判,中国明确要求印度先支付30%的预付款,剩下的分三期支付,每完成一个阶段验收再打款。 这种“现金交易”模式,就是要让印度明白,中国不是冤大头,想空手套白狼门都没有。 印度这次访华到底能带来多少实质性的合作,现在还不好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对印度抱有幻想。 印度要想真正和中国合作,就得拿出实实在在的诚意,而不是靠几句漂亮话和空头承诺。毕竟,在国际交往中,信用比什么都重要,一个出尔反尔的“大国小人”,就算再有钱,也没人愿意和他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