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破防了!”安徽合肥,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即使儿子早已去世多年,儿媳也另嫁他人,

“破防了!”安徽合肥,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即使儿子早已去世多年,儿媳也另嫁他人,但他仍坚持把自己省吃俭用赚来的钱,一次次送到儿媳家门前,只为孙子能过得好一点。   “我只想让我的孙子饿不着,冻不着,过的好一点!”这是年过六旬的老人对街坊邻居说的话。   原来,老人是个独居老人,以前有老伴,有儿子,还有儿媳孙子,过的很幸福,可是老伴走了,儿子磊磊在35岁那年因病去世,儿媳自此带着4岁的孙子离开家,之后又嫁人,一下子家里就剩他一个人了。   老人每天天不亮就揣着蛇皮袋出门,在垃圾桶和废品站之间走动。塑料瓶、硬纸板、旧报纸,凡是能换钱的东西他都捡。中午啃两个冷馒头,傍晚把攒了一天的废品卖掉,零钱一张张捋平了塞进床底的铁盒子。   每个月,老人都会揣着铁盒子里的钱,坐一个多小时公交车去孙子住的地方。他从不进楼道,就在单元门口的石墩上放下装着钱和东西的布包。   有时是新买的运动鞋,鞋码是他托邻居家的小伙子查的;有时是一沓零钱,用橡皮筋捆得整整齐齐;冬天会多塞件棉袄,领口还缝着他连夜补好的补丁。放下东西转身就走,从不停留。   他这样做就是舍不得孙子,怕孙子吃不好,怕儿媳找不好孙子,所以在手脚还能动的时候,帮儿媳减轻一些负担,让孙子能吃好喝好,成一个大胖小子。   邻居们得知老人的行为后,总劝他:“儿媳都改嫁了,你图啥?”   老人只是摆摆手,继续往废品站走。在他心里,儿媳有自己的生活选择,可孙子血管里流着的是自家的血,这是刻在骨头上的亲。作为爷爷,看着孩子长大是天经地义的事。   儿媳也不止一次在楼道里拦住他,眼眶红红的告诉他,不要再往城里跑了,每次坐车都得很久,而且年纪也大了,该歇歇了,可老人总是摇摇头,觉得还不是休息的时候。   刚开始孙子还小,每次看到门口的布包只会歪着头问妈妈。儿媳蹲下来,指着老人离开的方向慢慢说:“那是爷爷,他怕你冻着饿着,天天惦记着你呢。”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头。   日子一年年过,铁盒子空了又满,老人的背更驼了,公交车的台阶得扶着栏杆慢慢挪。孙子从幼儿园升到初中,个头蹿得比妈妈还高。   14岁那年,孙子长大了,知道爷爷为他做的事情。特意给爷爷写了感谢信,还在同学们面前夸爷爷,说自己有个全世界最好的爷爷。

很多人看到爷爷的行为都感动了,他们觉得老人是把对儿子的念想,全搁孙子身上了,孙子是磊磊留在世上唯一的根,看着孩子长个子、懂事,就像看到儿子又活了一回。   也有人问过老人,这么折腾图啥,老人没多说。其实他心里亮堂着呢,不过是求个心安。   儿子走了这些年,夜里总想起他小时候围着灶台转的模样,心里那点空缺,只有看着孙子越来越好才能填上。这份牵挂哪需要什么回报,只要自己还能挪得动步,就得把这份心续下去。   老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血浓于水,什么是割舍不了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