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智慧水务]医疗污水处理远程控制系统:1人APP管全院,升级水务管理

医疗污水处理远程控制系统,通过物联网架构实现污水处理的智能化管理,是智慧医院建设的关键环节,在保障合规排放的同时显著降低运维风险。

一、系统架构

1.设备层(感知控制端)

水质传感器:实时监测COD/BOD/氨氮/pH/余氯/粪大肠菌群,病原体指标检测精度≤5%误差;

设备控制器:联动曝气机/加药泵/紫外消毒器/污泥压滤机,备用电源支持(应对医院停电);

安防监控:高清摄像头监控处理站运行状态,防腐蚀设计(消毒气体环境);

2.传输层(数据神经)

工业环网:光纤+5G双链路冗余,保障ICU/手术室污水数据优先传输,手术室排水数据延迟≤100ms;

边缘计算网关:本地化数据预处理,如余氯异常时立即调节加药泵,断网仍维持72小时智能控制;

3.平台层(智慧大脑)

AI优化引擎:学习历史水质数据,动态调整曝气量(节能20%~30%),应对医院季节性流量波动;

区块链存证:关键数据上链(时间/操作人/水质值),满足《医疗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审计,防止篡改,避免百万级环保罚款;

电子病历联动:对接医院HIS系统,发现传染科污水异常时预警院感科,阻断诺如病毒等介水传播路径;

4.应用层(交互终端)

中控大屏:全院污水处理全景监控,包含各楼宇排水质量热力图,由后勤院长/总务科进行管理;

手机APP:移动端接收报警(如pH值超标)、远程启停设备,运维工程师可不受时间、地点,远程控制污水处理系统;

环保云接口:自动生成HJ212协议数据包,直传政府监管平台,应对环保突击检查;

二、主要功能

1、实时全景监控(监)

水质参数在线监测,包括常规指标(COD、BOD、氨氮、总磷、pH值、浊度、余氯等)、病原体指标(粪大肠菌群数,即紫外/臭氧消毒效力反馈)、流量监测(瞬时/累计污水排放量)等水文参数。

设备运行状态追踪,如水泵启停、曝气机转速、污泥回流比、加药泵工况等,并对紫外线消毒强度/臭氧浓度等实时反馈。

技术支撑:物联网传感器+4G/5G数据传输,数据更新频率≤30秒。

2、智能远程控制(控)

工艺环节精准调控,可曝气量调节(根据溶解氧(DO)数据自动调节风机转速)、智能加药(基于进水水质动态计算PAC/PAM投加量)、消毒联动(余氯不足时自动提升次氯酸钠投加泵频率)等。

具备设备远程启停功能,一键开关格栅机、提升泵、污泥压滤机,突发停电后系统自恢复程序启动。当夜间低负荷时段自动降低曝气强度,节能可达25%。

3、全流程管理(管)

自动生成日报/月报,包括水质达标率、耗电量、药剂消耗量等,形成电子化运行台账。同时设备维护提醒,更换紫外灯管、清洗MBR膜倒计时。

能耗热点定位如曝气单元占总量60%,能效优化分析。动态学习水质变化,减少药剂浪费10%~15%。

4、多级预警处置(警)

具备报警机制,可根据事件的紧急程度,设置三级报警机制,即一级报警,pH值超标(>9或

舆情风险防控,排放水质接近限值80%时预警告,避免环保处罚。

5、数据溯源合规(溯)

区块链存证:关键水质数据实时上链,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审计要求。

环保云对接,自动生成环保部门要求的HJ212协议数据包,直传地方监管平台。

6、扩展增值功能

通过AR眼镜实现专家远程指导设备维修(如风机异常振动排查)。

自动计算污水处理过程碳排放量(吨CO₂e/吨水),助力医院碳中和。

三、应用场景实战

场景1:传染病房污水处理

新冠病毒、结核杆菌等病原体通过污水传播,检测到粪大肠菌群超标→自动提升紫外消毒强度至100mJ/cm²,联动门禁系统,禁止人员进入处理区直到消毒完成。

场景2:放射科废水管理

放射性碘-131/锝-99m污染水体,专用衰变池配备γ射线传感器→放射性超标自动关闭排放阀,数据直传环保局,留存10年备查。

场景3:手术室排水应急

甲醛/戊二醛消毒剂瞬时高浓度排放,pH传感器+有机物探头双重监测→触发应急调节池分流,通知危废处理公司优先清运。

场景4:雨季防洪防倒灌

暴雨导致污水倒灌入地下室,系统采用液位计监测井水位→自动启动防汛泵并关闭低区排水阀,推送警示信息至全院后勤群。

场景5:药剂成本优化

次氯酸钠过量投加(腐蚀设备)或不足(消毒失效),根据污水流量/COD预测加药量→精准控制余氯在2~5mg/L,年节省药剂费用≥15万元。

场景6:碳中和实践

污水处理占医院总能耗8%~12%,曝气机变频控制+光伏供电→吨水能耗下降0.6kWh,自动生成碳减排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