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古建筑小课堂解码营造技艺的千年智慧

一榫一卯,看似简单,却千变万化。7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古建探秘·童享传承”少儿公益活动,小朋友们不仅学习了古建筑知识,还体验了榫卯结构的精妙,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巧夺天工的侗族风雨桥、气势恢宏的壮族土司衙署、独具特色的干栏式建筑……活动现场,一座座精巧的全榫卯古建筑微缩模型令人惊叹。它们的制作者便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南宁古建筑营造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涛。

飞檐如翼轻盈舒展,斗拱结构变化万千,每座古建筑都是一部凝固的史诗。在周涛的讲解下,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古建筑微缩模型,学习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南宁古建筑营造技艺融合了壮族、汉族、瑶族、侗族等多民族建筑特色,涵盖木作、瓦作、彩绘等多种工艺。”周涛详细介绍了南宁古建筑营造技艺,其中榫卯结构是最具代表性的技艺特征。

古人的智慧,凝结在这一榫一卯的巧妙结合之中。在周涛的指导下,小朋友们兴致盎然地拼装起“干栏式建筑”榫卯微缩模型,当零散的构件逐渐组合成型,小朋友们真切感受到古代工匠的非凡智慧,更在充满趣味的实践中,悄然种下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