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8月16日凌晨两点,武昌起义第一功臣张振武,在北京前门外玉皇庙前被枪毙,罪名由黎元洪电告袁世凯,说他在武汉预备组织二次革命。 张振武,1877年出生在湖北竹山,家里是个书香门第,小时候就聪明好学,胆子也大,立志要干点大事。1900年,他在武汉读书时考进湖北省师范学校,受到一些进步老师的影响,开始接触反清思想。甲午战争后,国家危机越来越重,他心里着急,决心找条救国路。1904年,他自己掏钱去日本留学,进了早稻田大学学政治法律,在那儿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算是正式走上革命路。 1907年回国后,他在武昌黄鹤楼小学当老师,把学校当成了宣传革命的阵地,偷偷给学生讲反清道理,点燃他们的爱国心。他还办了体育会和“民国公学”,一边教书一边联系革命同志,筹备起义。1909年,他加入共进会,管财务,为了筹钱,他把老家的田产都卖了,全捐给了革命事业,真是豁出去了。 到了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前夕,计划泄露,清军到处抓人,张振武站出来跟大家紧急商量,决定提前动手。10月10日晚,他在工程营开了第一枪,第二天早上,革命军拿下武昌城,十八星旗插上黄鹤楼,武昌首义成功了。因为这个,他跟孙武、蒋翊武并称“首义三武”,名气一下子大了。 起义成功后,他当上湖北军政府军务部副部长,因为孙武受伤,他还代管部长的事,负责整编军队、分发粮饷这些大事。在武汉保卫战里,他亲自上前线督战,用白话文写告示鼓舞士气,硬是保住了武昌。这家伙能力强,胆子大,是个真英雄。 可惜,好日子没多久。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内部乱成一锅粥,张振武跟都督黎元洪越来越不对付。张振武是个硬核革命派,觉得清朝倒了还不够,得继续干革命,把袁世凯也推下去。可黎元洪不一样,他想跟袁世凯妥协,保住自己的位子,维持现状。两人的想法完全南辕北辙,张振武就成了黎元洪的眼中钉。 张振武这人直脾气,对黎元洪当都督特别不服气,公开批评他,觉得他软弱,没革命骨气。这让黎元洪特别记恨,心里早就想收拾他了。到了1912年8月,黎元洪抓了个机会,说张振武在武汉搞“二次革命”,直接给袁世凯发了密电,要求干掉他。袁世凯正想巩固自己的权力,巴不得有人送这种机会,俩人一拍即合,张振武的命就这样被定了。 1912年8月,袁世凯假装客气,用“总统顾问”和“蒙古调查员”的名义把张振武骗到北京。张振武本来不想去,但黎元洪派人劝他,还给了四千块旅费,他才带着部将方维和十几个起义将校去了。8月11日,他到北京,袁世凯表面上热情招待,搞得挺像回事。 8月15日晚上,张振武在东交民巷的六国饭店请客,宴会还没结束,气氛就变得怪怪的。第二天凌晨两点,他被抓到前门外玉皇庙前,直接枪毙了。官方说法是“预备二次革命”,但这罪名到底有多少证据,谁也不知道。整个过程快得离谱,显然是早有预谋。 张振武一死,社会上炸了锅。很多革命党人和进步人士气得不行,骂黎元洪和袁世凯是背叛革命,出卖功臣。毕竟张振武是武昌起义的大功臣,就这么被自己人搞死,太寒心了。但也有人觉得,他太激进,主张再搞革命,确实让当时的局势更乱,他的死可能是没办法的事。 不管咋说,这事都暴露了民国初年的政治有多脏。黎元洪和袁世凯,一个想保位子,一个想抓权力,联手把张振武当成了牺牲品。这段历史,至今还有很多疑问,比如“二次革命”的证据到底有没有?黎元洪和袁世凯谁更该负责? 张振武的死,不是他一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民国刚开始,表面上革命成功了,但底下全是权力斗争,理想跟现实撞得头破血流。张振武满腔热血想救国,最后却死在自己人手里,真是让人叹气。 这事也提醒我们,当时的政治有多残酷。革命不是喊口号就能成的,后面还有无数的妥协、背叛和牺牲。张振武的结局,就是理想主义撞上现实墙的血淋淋例子。历史里这种事多了去了,咱们今天看,得有点感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