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我国驻莫桑比克大使馆翻译唐健生实施了一个惨绝人寰的计划,杀死使馆内所有人,在他疯狂的发泄下,使馆内血流成河,一下子9人遇害…… 唐健生,1955年出生在江西南昌的一个干部家庭,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里条件不错,从小就重视教育。他天资聪颖,尤其擅长语言,高中在南昌的重点学校成绩拔尖。 1973年,他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学院,学的是葡萄牙语,大学期间成绩优异,还修了英语和国际关系课,挺全能的一个人。他还当过学生干部,组织过中外交流活动,老师同学都觉得他前途无量。 大学毕业后,他没直接进外交部,而是选择了参军,1977到1980年在空军服役。那几年,他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干过不少任务,还因为表现好拿过几次表彰。 在部队里,他学会了用枪,也接触过各种装备,这为他后来搞到武器埋下了伏笔。退伍后,他的履历太亮眼,直接被外交部看中,1980年就被派到中国驻莫桑比克大使馆当三等秘书兼翻译。 在使馆,他的工作主要是翻译文件、陪大使开会、帮中莫双方沟通。莫桑比克刚独立没几年,跟中国关系不错,使馆的事多得不得了。 唐健生挺能干,1982年还参与了中莫贸易谈判的翻译,领导都夸他。可他这人有个毛病,心眼小,受不得批评,工作上有点不顺就觉得是别人针对他。时间一长,这种性格在高压环境里就憋出了问题。 唐健生在使馆干了两年,表面上风平浪静,其实心里早就翻江倒海。他觉得自己干得多、拿得少,领导不重视他,同事也不尊重他。 有一次,他因为工作失误被批评,直接停了职,还让他准备回国。这对他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他觉得自己被彻底否定了。 加上使馆生活本来就封闭,压力又大,他那股怨气越攒越多,终于到了临界点。1982年7月29日,他下定决心,要用最极端的方式发泄。 他从哪儿弄来的枪不清楚,但部队的经历让他知道怎么用。那天早上,他带着枪和子弹,开始了他的疯狂计划。没人能想到,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翻译,会干出这么丧心病狂的事。 7月29日早上,唐健生先找了个同事借东西,趁人不备开了第一枪。那一枪打破了使馆的平静,也拉开了血案的序幕。接下来,他像个冷血机器一样,在使馆里挨个找目标。 餐厅里刚吃完饭,他就去敲另一个同事的门,假装聊天,然后下手。政务参赞、机要员、医生……一个接一个倒下,整个过程持续了快两小时。 他杀人的时候冷静得可怕,枪枪致命,连领导都没放过。使馆里一共死了9个人,有的是夫妻一起遇害,有的是被他骗到别的地方干掉的。 到最后,消息传开,使馆封了楼,报警了,他才停手,把枪扔了,坐在大厅等警察来抓。莫桑比克警方冲进来时,看到的是一片狼藉,满地的血和尸体。 事发后,中国政府反应很快,派专机把唐健生押回国。1982年8月,北京市公安局开始审他,他一点没抵赖,全招了,说是因为同事矛盾、停职和被要求回国才干出这事。 法院没拖时间,北京市中院判了死刑,最高法核准,12月13日就执行了枪决。他从作案到伏法,前后不到半年。 9个遇难者的遗体运回国安葬,家属哭得撕心裂肺。外交部跟莫桑比克政府和家属道了歉,使馆的工作乱了好一阵,后来才慢慢恢复正常。 莫桑比克这边倒没说什么,双方配合着把事情处理了,中莫关系也没受太大影响。这事在国际上闹得不小,报纸上铺天盖地都是报道,好多国家开始重视使馆的安全。 这事过去40多年了,回过头看,唐健生这人真挺让人唏嘘的。他有才华、有前途,可就因为管不住自己的情绪,把一切都毁了。 9个家庭因为他支离破碎,使馆的同事也留下了永远的阴影。这案子后来还被写进了小说《使馆枪声》,提醒大家冲动有多可怕。外交部也吸取教训,之后对外派人员的心理健康查得更严了,选拔时也更注意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