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又轮到亚洲国家办,国际奥委会希望中国再办一次奥运会。与其劝中国再办一次,不如赌一把让印度试试水。毕竟这个总把“有声有色”挂在嘴边的国家,早就该用一场像样的国际赛事证明自己了。 信源:光明网——总台专访丨国际奥委会新任主席考文垂期待再访中国 曾几何时,奥运会那熊熊燃烧的圣火,是全球城市梦寐以求的“金字招牌”。谁能拿到申办权,简直比中彩票还兴奋。 可如今,这块招牌怎么看都有些掉漆了。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还没开幕,就引来一片“抠门”的群嘲,据说连运动员宿舍的空调都省了。 国际奥委会的报告也印证了这股寒意:申办奥运的城市数量创下新低,那些曾经财大气粗的发达国家,也纷纷摆手表示“玩不起了”。 谁知,就在这奥运光环渐失的当口,国际奥委会却迎来了一位新主席——津巴布韦传奇运动员柯丝蒂·考文垂。 她2025年6月刚坐上宝座,屁股还没焐热,就高调宣布将在11月访问中国。消息一出,网上顿时议论纷纷:难道国际奥委会又把目光投向了中国,想请我们再当一次“救世主”? 可问题是,今天的中国,还愿意当这个“冤大头”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看懂国际奥委会为何对中国如此“情有独钟”。道理很简单,中国的办赛能力,几乎是“教科书级别”的可靠。 回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场馆建设到赛事组织,都堪称无可挑剔,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自信。 而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更是在疫情之下,把组织能力提升到了新高度。从“冰丝带”到“大跳台”,从数字火炬到零碳办赛,树立了新的行业标杆。 进一步看,除了出色的软件,中国的硬件也早已是“顶配”。鸟巢、水立方、首钢滑雪大跳台这些世界级场馆,不仅持续运营,还融入了5G、绿色低碳和智能管理系统,利用率极高。 即使未来采用多城联办,广州、上海、成都这些新一线城市也都有现成的国家级体育中心,根本无需从零开始大兴土木。这种“拎包入住”的条件,在全球都屈指可数。 反观某些潜在的申办国,比如印度,其奥运申办之路就颇为坎坷。 这并非偏见,而是基于印度在过往国际赛事中的表现以及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 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其短板。2010年英联邦运动会期间,运动员村条件恶劣,卫生问题频发,甚至出现流浪狗在运动员床上留下脚印的荒诞场景。 交通拥堵问题也极为严重,新德里和孟买等大城市高峰时段拥堵长达数小时,严重影响运动员的出行和比赛安排。 环境与卫生问题更是令运动员们忧心忡忡。恒河的水质污染严重,大肠杆菌超标300倍,霍乱弧菌检出率极高。若在此举办水上项目,运动员的健康将面临巨大风险。 社会治安问题同样令人不安。印度的性侵案件频发,德里被称为“强奸之都”,女性运动员的安全难以保障。部分地区暴力事件和骚乱频发,运动员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国际奥委会对印度的申办持谨慎态度,多次拒绝其申办请求。欧美各国奥委会和运动员也纷纷表态,对印度的申办表示担忧,甚至呼吁“请勿为难运动员”。 印度申办奥运会的雄心虽值得肯定,但其在基础设施、环境、治安等方面的现状却让运动员们望而却步。 两相对比,国际奥委会自然而然地将中国视为“赛事保险”。然而,中国的算盘,也打得越来越精明。 与当年全民翘首期盼北京奥运的盛况相比,如今关于再次申办的声音明显冷静了许多。从国家层面看,目前也未释放出任何积极信号。 原因很现实。2008年中国正处在“基建追赶”阶段,一场奥运会是推动城市现代化、展现国家崛起的绝佳契机。那会儿,奥运是“国之重器”,这笔账,值! 可是,今天的中国早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早已不需要一场体育盛会来证明自己的国际地位。 如果2036年奥运真要来,我们完全可以换个玩法。比如,让粤港澳大湾区或长三角城市群联手,各自拿出看家本领分担比赛项目。 杭州亚运会的场馆就备受好评,完全可以无缝对接奥运赛事。这样既分摊了成本,也让更多地区分享奥运红利。 说到底,眼下的核心矛盾是:国际奥委会急需中国这样可靠的伙伴来撑场面,而中国已不再需要一场传统奥运会来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