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漯河,一位大哥发现村里土坡上有一只满身花纹的蝮蛇,他赶紧联系相关部门,在引导蛇离开的过程中,蛇突然攻击了他,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赶紧引导大哥自救,并联系了本地医院,结果发现,整个市区内都没有这种蛇的适配血清! 6月份,漯河市舞阳县章化镇村民老张在村头除草时,遇到一条黄褐色、带菱形花纹的蛇。这条蛇头部呈三角形,身体粗如擀面杖,老张意识到可能是毒蛇,立即联系林业局求助。 工作人员电话指导老张用长棍驱赶,但意外还是发生了。这条短尾蝮突然攻击,咬中老张右手食指。伤口瞬间剧痛难忍,迅速肿胀。 河南省人民医院中毒救治科专家介绍,短尾蝮蛇毒含有血循环毒素和神经毒素,被咬后2小时内就会影响凝血功能,老张的情况确实危险。 更麻烦的是,当老张赶到舞阳县人民医院时,医生告知抗蝮蛇血清前一天刚用完。漯河市卫健委紧急查询全市库存,发现整个漯河都没有对应血清。 此时老张已出现视物模糊、皮下瘀斑等中毒症状。医院一边进行伤口清创和基础治疗,一边通过河南省毒蛇咬伤救治网络平台求助。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到消息后核查库存,确认有抗蝮蛇血清储备。该院急诊医学部常年储备6种抗蛇毒血清,专门应对此类紧急情况。 时间就是生命,虽然医护人员建议救护车转运,但老张儿子选择自驾,认为这样更快。全程206公里,舞阳县交警开道护送至高速入口。 当天下午2点32分,老张到达郑大一附院时,右手已严重肿胀变色。医院立即启动绿色通道,皮试后静脉注射4支抗蝮蛇血清,随后又追加2支配合血液净化治疗。 接下来的72小时是关键期,医疗团队密切监护,处理凝血异常、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老张转入普通病房,基本脱离危险。 基层医院抗蛇毒血清储备不足,按照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应储备当地常见毒蛇对应血清,但因保质期短、储存要求高,许多县级医院库存有限。 河南省动物学会专家提醒,短尾蝮在河南分布广泛,夏季活动频繁。村民遇到蛇类应保持距离,缓慢后退,不要主动驱赶或攻击,立即拨打专业救助电话。 目前漯河市正建立区域血清共享机制,计划在舞阳县人民医院设立毒蛇咬伤救治点,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章化镇也组织了防蛇知识培训,林业部门在村庄周边投放硫磺粉驱蛇。 回忆这次经历,老张感慨万分。从村头被咬到郑州获救,涉及林业、卫健、交警、医院等多个部门,还有素不相识的医护人员全力救治。 这场跨越200公里的生命接力,不仅救了老张一命,也为完善农村地区毒蛇咬伤应急机制提供了宝贵经验。当生命面临威胁时,整个社会的救援网络展现出强大的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