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葛优拍戏赚了350万,把钱全部交给了妻子贺聪。谁知贺聪转身就在北京买了4套房。葛优很无奈,认为妻子不会管钱。 葛优和贺聪相识于上世纪80年代,那时他还不是大明星,而她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图书管理员,两人感情稳定后,葛优便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拿到戏酬,第一件事就是交给贺聪。 不是怕她查账,也不是怕自己乱花,而是他打心眼里信任这个女人,连最亲近的朋友都劝他:“你挣得多了,还是得自己管点。”葛优只是笑:“她比我有主意。” 在90年代中期,350万是什么概念?那时候北京房价一平米不过两三千,四合院整套也不过五六十万,350万可以在城里买七八套房,或者直接放银行,一年利息都能吃穿不愁。 可贺聪偏不,她没有存银行,也没去买金条,而是瞄准了北京城里那些正慢慢拆迁、改建的老房子,她觉得城市很快会变,“房子是硬的,钱是会贬的。” 钱到手后的第三天,葛优在片场接到妻子的电话,“我今天在东直门看中两套四合院,已经交了定金。” 电话那头是贺聪坚定的声音,葛优当时正拍夜戏,听完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直跳,他没吭声,挂了电话,默默点了根烟。 那一晚,葛优没睡好,他想着自己辛辛苦苦拍戏一年,钱还没捂热呢,就被换成了两堆砖头瓦块。 第二天,贺聪骑着二八自行车,在北京城里跑了一整天,又在西单看中了一处临街商铺,在海淀盯上了教职工宿舍,还特意跑去朝阳区一片刚推平的玉米地,说那里将来肯定会开发。 葛优得知后,只觉得头皮发紧,他不懂地段、不懂楼市,只觉得这媳妇疯了,“你这是拿咱家家底儿在玩命啊。” 他私下和冯小刚吐槽,对方哈哈大笑,“听说嫂子把你的血汗钱都换成水泥房子了?老葛,你是真宠她啊。” 葛优苦笑着摇头:“她乐意就行吧。” 外界却没这么客气,四合院的大妈们在胡同口议论,“瞧见没?葛优媳妇,把家底全换成砖块了。”一时间,“败家媳妇”的标签贴在了贺聪身上,而葛优,也成了“冤大头”。 2001年深秋,北京秋风瑟瑟,葛优正在拍摄《大腕》,片场电话响起,是贺聪,“老葛,东直门那套四合院要拆迁了。” 她的声音透着激动,“补偿款从500万谈到了1200万,刚到账。”葛优一听,剧本都掉到了地上,他站在故宫的片场里,愣了两分钟才回过神。 原本花不到200万买的两套四合院,六年后就变成了两千万,葛优这才意识到,自己当年那个“啥也不懂”的媳妇,原来是个隐藏的高手。 紧接着,西单的商铺也开始被出租,那年,星巴克刚刚进入中国市场,贺聪眼光毒辣,成功把商铺租给了这家国际品牌,每月租金高得惊人,贺聪笑着跟葛优说,“这月租金,顶你拍三部戏。” 葛优将信将疑,直到看到账上的数字,才彻底服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有记者当着摄影机问葛优,“听说您家现在在北京有二十多套房?” 葛优憨笑着回答:“这事儿啊,得问我媳妇。”他没有否认,也没炫耀,只是轻轻一句话,带着点得意、更多的是敬佩。 那时,最早被叫做“败家媳妇”的贺聪,已经成了朋友口中的“点金手”,她买下的朝阳玉米地,如今成了一个个国际写字楼,教职工宿舍也早已翻新改造,租金蹭蹭上涨。 她从不声张,也不炫耀,只是每天按时对账、看报、关注政策,连葛优都说,“我媳妇不爱逛街,不买包,唯一的爱好就是看地图和楼盘图。” 时至今日,葛优偶尔站在国贸80层的落地窗前,看着脚下的北京城,会嘿嘿一笑,“当年我是真不懂啊。” 他承认自己当年确实不理解妻子的决定,可也正因为那份“啥也不懂”的信任,才让这段婚姻走到了今天,并且收获了意想不到的财富。 贺聪没有金融背景,也从未学过投资,但她用最朴素的直觉和胆识,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而葛优,也用最简单的方式,守住了两人之间最珍贵的信任。 如今,再回头看1995年的那一幕,葛优已经不再无奈,而是心服口服,他不再笑话贺聪“不会理财”,反而语气认真地说,“我这辈子做得最对的一件事,就是把钱交给了她。” 信息来源: 《搞笑影星葛优的金婚宣言:誓与妻子贺聪过到底》——1905电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