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普京真的动怒了,好不容易抓到的“大鱼”,一天不到就死于非命。万万没想到,和乌军长

普京真的动怒了,好不容易抓到的“大鱼”,一天不到就死于非命。万万没想到,和乌军长时间对垒的俄军内部也有重大贪腐分子,而且还以自杀身亡的方式阻断了源头追溯。现在摆在普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第一条就是到此为止,不再追求彻查;第二条路则是不管怎么样都要查个水落石出,俄罗斯也要对腐败问题保持零容忍的坚定立场态度。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普京现在的心情并不好,因为好不容易才抓到的“大鱼”竟然一天不到就死于非命,这摆明了是在给自己一个下马威。 俄罗斯政坛的风,向来吹得又急又冷。 当地时间7月7日,普京总统亲手签发一道政令,将交通部长斯塔罗沃伊特免职。 谁知这纸免职令墨迹未干,不到12小时,斯塔罗沃伊特就被发现死在自己的私家车里,死因是吞枪自尽。 早上丢了官职,下午丢了性命,这一切发生得太快,让人根本来不及反应。 这起离奇的“自杀”,只是一个开始。 同一天,与斯塔罗沃伊特共事的一位交通部高官,也蹊跷地因“心脏病突发”离世。 随后,俄罗斯侦查委员会宣布,国家警卫队的第一副司令斯特里古诺夫已经被解除职务,并对其进行了调查。 短短24小时,三名军政要员接连出事,两人横死,这很难不让人多想。 一时间,克里姆林宫上空疑云密布,是内部倾轧的鱼死网破,还是有人想制造死无对证? 佩斯科夫的回答是“令人震惊”,这让整件事变得更加复杂。 要看懂这团迷雾,得先看看斯塔罗沃伊特这个人。 他并非第一次让普京失望。 早在2022年秋天,时任库尔斯克州州长的他,就因边防事务栽过跟头。 当时乌军趁俄军主力集结乌东,出其不意地越境突袭,兵锋直抵库尔斯克。 斯塔罗沃伊特曾经对普京信誓旦旦地说,库尔斯克防线是一道坚固的屏障,并修建了两道防御工事。 但实际上,乌克兰军队轻而易举的就打开了缺口。 那次失利后,他被调离前线,普京却给了他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任命他为交通部长。 可惜他并没能珍惜这次机会。 上任之后,他掌管下的海陆空交通领域事故不断。 陆路运输,上任仅数月就发生两次火车脱轨,伤亡惨重;海运方面,油轮泄漏、化学品爆炸时有发生;至于航空,在前线乌军无人机的持续袭扰下,机场管制和航班取消早已是家常便饭。 可以说,斯塔罗沃伊特在交通部长的位置上,再次辜负了普京的信任。 从这个角度看,他被解职,与其说是权力洗牌,不如说是对他能力不足的必然问责。 更深一层,他以前的一些恩怨也都浮现出来了。 他在库尔斯克州长任上负责的防御工事,一直笼罩在腐败的阴影下。 今年4月,他的副手就因涉嫌挪用工程资金被查。 副手出了事,作为一把手的州长,又怎能独善其身?这些都为他的倒台埋下了伏笔。 回到他那场决绝的自杀。 据报道,普京的免职令下达后,他异常平静地前往交通部,与同僚一一道别,仿佛早已预见了自己的结局。 这种平静和他最终吞枪的决绝形成了巨大反差,也让佩斯科夫那句“令人震惊”显得意味深长。 对于他的死,外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 一种解读是,他领悟到战时的普京急需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稳定军心。 于是他用自己的死,给普京送上了一把整肃内部的“刀”,从某种意义上讲,算是为最高权威“死得其所”。 另一种看法则尖锐得多:这更像是一场“畏罪止损”。 通过自杀,一了百了,切断腐败调查的链条,阻止火烧到更多人身上。 这甚至可以看作是对普京权威的一次隐晦挑战——毕竟好不容易抓到一条“大鱼”,转眼就自行了断,让克里姆林宫陷入被动,也暗示内部有人敢用这种方式叫板。 无论动机为何,斯塔罗沃伊特的死,都实实在在地按下了内部整肃的加速键。 就在他自杀之后的48小时内,普京又采取了新的行动,将包括博格丹诺夫在内的多名高官撤职。 这场风暴显然正在扩大,斯塔罗沃伊特的死,成了普京向军政高层腐败问题亮剑的绝佳由头。 毕竟战争阴影下的俄罗斯交通系统本就步履维艰:航空业缺零件,铁路公司背负巨额成本,乌克兰的无人机更是让安全风险陡增。 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管理不善和腐败问题的破坏性被无限放大。 高层频繁异动,也让人联想到那个敏感的继承人问题,以及山雨欲来的政治气氛。 对普京而言,即使他原本不想在此刻大动干戈,现在也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否则内部的溃烂不止,俄乌冲突恐怕也难以体面收场。 斯塔罗沃伊特之死,远非一起个人悲剧,它是一个缩影,折射出俄罗斯整个系统在战时暴露出的脆弱和沉疴。 拔出萝卜带出泥,这场震荡最终会如何塑造俄罗斯的权力格局,普京的铁腕又能走多远? 参考资料:有关美对乌军援、涉俄制裁、俄前交通部长死亡 俄方表态|环球时报 俄媒披露俄前交通部长自杀细节,疑涉俄乌边境防御工事腐败|观察者网 俄罗斯前交通部长斯塔罗沃伊特自杀身亡|央视新闻 克宫回应“俄前交通部长斯塔罗沃伊特身亡”:已汇报给普京|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