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41年,日本人雇佣一名盗贼,深夜潜入泰山岱庙,竟将乾隆御赐青花葫芦瓶盗走,可

1941年,日本人雇佣一名盗贼,深夜潜入泰山岱庙,竟将乾隆御赐青花葫芦瓶盗走,可盗贼得知是国宝后,不愿给日本人,于是心生一计! 这件黄釉青花葫芦瓶可不是一般的物件。它是乾隆皇帝在1787年赐给泰山岱庙的贡品,高约16厘米,瓶身裹着柔和的黄釉,上面绘着五爪金龙,瓶盖和瓶身还连着一条鎏金链子,精致得让人挪不开眼。五爪龙可是皇权的象征,这种规格的瓷器在清代属于顶级工艺品,放到现在更是价值连城。岱庙作为祭祀泰山的地方,能收到这件御赐之物,也说明它地位不一般。几百年来,这瓶子就静静地摆在贡品桌上,见证着历史的起起落落。 到了1941年,抗日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日本人在中国烧杀抢掠,连文化遗产也不放过。他们看上了这件葫芦瓶,想把它弄到手。于是,他们找了个本地的小偷来干这活儿。这人叫杨大脚,专门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手艺虽然不赖,但名声挺臭。他不识字,靠偷古董混日子,偷来的东西多半在黑市贱卖。这次日本人许了重金,他没多想就接了活儿,准备趁着春节前的乱劲儿下手。 杨大脚是个惯偷,干活儿有自己的一套路数。他常年在山东、河北一带混,偷东西靠的是眼疾手快和胆子大。这次任务不简单,泰山岱庙可不是随便能进的地方,但日本人给的钱太多,他咬咬牙就去了。那天晚上,天冷得要命,岱庙周围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他翻墙进去,撬开仓库的锁,一眼就认出了那件葫芦瓶。东西到手后,他本来打算直接交给日本人,可拿着瓶子仔细一看,他心里犯了嘀咕。 杨大脚虽然是个贼,但也听过古董圈里关于国宝的说法。他看那五爪金龙和鎏金链子,觉得这东西来头不小,可能是皇帝的东西。他虽然不学无术,可也知道日本人抢中国宝贝是要毁咱们的文化根。他犹豫了,最后决定不交货,自己留着瓶子跑了。第二天,岱庙的人发现瓶子没了,赶紧报了案。伪政府查到杨大脚头上,抓了他一顿审。可这家伙嘴硬,只承认偷了东西,死活不说瓶子去哪儿了。日本人催着结案,线索就这么断了。 杨大脚被抓后,葫芦瓶的下落成了谜。直到1941年夏天,北京琉璃厂的一个古董伙计徐朝奉在济南淘货时,意外发现了这件宝贝。他当时走进一家小古董店,看到柜台上摆着个黄釉葫芦瓶,拿起来一看,瓶身龙纹、鎏金链子,跟传说中的御赐之物一模一样。他心里有数,花了四百块买下,带回了北京。 徐朝奉回到店里,把瓶子交给掌柜赵汝珍。赵汝珍是个老行家,一辈子跟瓷器打交道。他仔细研究瓶子的釉色、纹路和款识,确认这就是乾隆御赐的葫芦瓶。他花了2000块从徐朝奉手里买下,锁进柜子,当成宝贝疙瘩藏起来。接下来的几年,他几乎不拿出来给人看,生怕再出什么岔子。这瓶子就这样在北京待了四年,直到抗战结束。 1945年,日本投降,山东的古玩商会听说国宝失踪的事儿,联名向警察厅施压,要求追回葫芦瓶。警方顺着古董交易的线索查到北京,找到赵汝珍。赵汝珍没办法,只好交出瓶子。同年秋天,这件葫芦瓶终于回到泰山岱庙,摆回贡品桌上,算是结束了它的流浪生涯。 如今,这件黄釉青花葫芦瓶还保存在泰山岱庙,瓶身黄釉依然亮眼,五爪金龙栩栩如生。文物专家说,它的价值比明代嘉靖五彩鱼藻罐还高,是中华文化的顶级瑰宝。这瓶子不光是个瓷器,更承载了历史的风风雨雨。从乾隆御赐到日本人觊觎,再到盗贼的意外抉择和最后的回归,它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千。 这事儿也提醒咱们,文物保护有多重要。杨大脚是个贼不假,可他在关键时刻没把国宝交给日本人,也算歪打正着做了件好事。徐朝奉和赵汝珍后来把瓶子保存下来,也为它的回归出了力。这段历史接地气又真实,充满了人性博弈和文化的重量。 回过头看1941年的这场盗窃,日本人想抢走的不只是个瓶子,更是咱们的文化根基。可这件国宝能回来,靠的是几个普通人意想不到的选择。杨大脚的犹豫,徐朝奉的眼光,赵汝珍的谨慎,缺一不可。这瓶子见证了乱世,也见证了人心。它能回到岱庙,不光是运气,更是历史的某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