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当歌手张明敏知道自己的国家拿到了亚运会的主办权,但是资金不够只剩下六亿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车子和房子都卖了,无偿捐给国家,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举动,之后更是为自己的国家,募集了一大笔钱! 一首《我的中国心》,当年唱哭了多少人。春晚舞台上的他,光芒万丈。 可回到香港,等待他的却是封杀。 彼时,香港回归在即,这首歌,恰逢其时。 展现了对祖国的深情,张明敏和这首歌的缘分,感觉就像命中注定的一样。 他出生在一个很爱国的家庭,爸妈都是华侨,从小就跟他说:你是个中国人。 《我的中国心》的爆火,并非偶然。 它填补了当时香港乐坛的空白,也满足了人们对爱国歌曲的需求。 也让张明敏的名字,永远地与“爱国”联系在一起。 四年后,1988年。 中国即将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 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这么大的国际赛事。 全国上下欢天喜地,但大家也遇到了一个现实问题:钱。 改革开放初期,各行各业都需要重启,那时候要凑这么多钱真是挺难的。 消息传到香港,传到张明敏的耳朵里。 他啥都没说,卖了房子,卖了车,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了。 这点钱对于亚运会的资金缺口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 但张明敏没有放弃。 他做出了个更大胆的决定:在全国巡演,给亚运会筹款。 那一年,他带着团队,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一百多场演唱会,几乎没怎么休息。 最多的时候,一天三场。 票价从最早的三毛五涨到了三块五,但还是抢都抢不到。 人们用行动表达了对张明敏的支持,也表达了对亚运会的期盼。 演唱会结束后,张明敏把筹到的60多万元全数捐给了亚运会组委会。 当时这笔钱非常重要。 它不仅缓解了资金压力,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亚运会成功举办。 这场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事,更是一个“中国梦”的实现。 1997年,香港回归。 在这一历史时刻,张明敏再次唱起了《我的中国心》。 这一次,他的歌声中,少了些许沉重,多了几分喜悦。 香港回归后,张明敏的身份也有了变化。 他不仅是个歌手,还成了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开了自己的公司,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他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演唱,并将所有收入捐献出去。 他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推选委员会的成员,为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出力。 他经常往返于内地和香港,积极推动两地的文化交流。 他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 他说过,他的根在中国,心也在中国。 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责任和担当。 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做到,去传递。 从“我的中国心”到“中国梦”,张明敏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今天,我们身处一个新的时代。 无论时代怎么变,爱国始终是中华民族不变的精神内核。 保持初心,继续前进。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