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胡塞被以色列突袭后,竟追着以色列战机的尾气,发射了11枚超高音速导弹,结果战机还

胡塞被以色列突袭后,竟追着以色列战机的尾气,发射了11枚超高音速导弹,结果战机还没到家,导弹却先到了。 7月6日深夜,以色列军方出动20架战机,对也门的荷台达港等关键设施发动了大规模空袭,投掷了超过60枚高爆炸弹,摧毁了胡塞武装的武器转运枢纽和燃料库。 只是以色列没想到的是,这次行动彻底激怒了胡塞武装,仅几个小时后,胡塞武装就展开了迅猛的报复。 7日凌晨,胡塞武装向以色列本土发射了11枚“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导弹,目标直指本-古里安机场、阿什杜德港和阿什凯隆发电站等关键设施。 这种导弹由伊朗提供技术支持,速度可达16马赫(约19,000公里/小时),末段还能进行蛇形机动变轨,射程超过2150公里,是胡塞武装近年来获得的“杀手锏”武器。 让以色列尴尬的是,胡塞武装的导弹几乎与以色列战机同时抵达目标。 以色列战机在完成空袭也门的任务后,需要飞行约2000公里返回本土,耗时约2.5-3小时。 而胡塞武装的高超音速导弹从也门西部山区发射后,仅用了不到1小时就到达以色列境内,真正实现了“战机还没到家,导弹却先到了”的戏剧性场面。 胡塞武装的这次反击并非偶然,而是经过精心策划的。 他们采用了“饱和攻击”战术,同时发射多枚导弹和无人机,分散以色列的防空火力。 而胡塞武装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背后离不开伊朗的支持。 伊朗不仅向胡塞提供了高超音速导弹技术,还派遣军事顾问协助其训练和作战。 比如,胡塞武装使用的“巴勒斯坦-2”导弹,其技术参数与伊朗的“征服者”导弹极为相似,都是采用双级固体燃料推进,具备高机动性和远程打击能力。 面对胡塞武装的反击,以色列迅速做出反应,7月7日当天,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对胡塞武装实施“加倍报复”,并警告伊朗要为胡塞的袭击负责。 以色列军方再次出动战机,对也门的萨那国际机场等目标发动空袭,试图摧毁胡塞的导弹发射基地。 然而,这种“以空袭换袭击”的模式,不仅未能有效遏制胡塞武装,反而陷入了消耗战的泥潭。 以色列的“箭-3”导弹单价高达350万美元,而胡塞武装的导弹成本不足其1/20,长期下去,以色列的军费开支将不堪重负。 同时,这场冲突对全球贸易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红海是全球最重要的航运通道之一,约12%的国际贸易依赖于此。 胡塞武装的袭击导致全球航运保险费用飙升,马士基等航运巨头宣布暂停曼德海峡航线,改道南非好望角使航程增加4000海里,运费上涨30%。 伦敦保险市场将红海航线战争险保费提升至货值的5%,一艘普通货轮单次航行保险费超过百万美元。 国际社会对此次冲突反应不一。 美国虽然部署了红海舰队,但并未直接干预袭击,只是呼吁双方保持克制。 沙特则保持沉默,有分析认为,沙特希望胡塞武装专注于打击以色列,从而减轻自身在也门内战中的压力。 联合国安理会未能就红海局势达成一致,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呼吁通过对话解决争端。 胡塞武装与以色列的冲突,本质上是中东地缘政治博弈的缩影,胡塞武装通过袭船和导弹袭击,声援巴勒斯坦,消耗以色列资源,间接支持哈马斯等武装组织。 而以色列则试图通过军事打击,遏制伊朗在中东的影响力。这场不对称战争的背后,是大国角力、教派矛盾和资源争夺的复杂交织。 目前,红海局势仍在持续升级。胡塞武装表示将继续对以色列发动袭击,直到加沙地带的冲突结束。而以色列则誓言要彻底摧毁胡塞的军事能力。 这场战争不仅关乎地区安全,也影响着全球经济和贸易稳定。 如何化解危机,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考验着国际社会的智慧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