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内,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隆重开幕。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20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聚焦“高速铁路:创新发展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这场盛会恰逢世界铁路诞生200周年,也是继2010年第七届大会后中国再度成为东道主。十四年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从7531公里跃升至4.8万公里,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历史性跨越,向世界展示了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创新驱动,中国速度引领全球。大会揭晓的成绩单令人瞩目:中国高铁营业里程已占世界高铁总里程70%以上,覆盖全国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建成率达81.5%;更令人振奋的是,中国主持制定了国际铁路联盟(UIC)高速铁路领域全部13项系统级国际标准。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高铁技术体系的全面自主化——从高原高寒适应性动车组到世界首创的350公里时速自动驾驶系统,中国已形成覆盖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的完备技术链。
展会现场的CR450动车组样车,成为创新实力的最佳注脚。与上一代相比,其车体重量减轻10%,运行阻力降低22%,能耗下降20%,未来将实现400公里时速的商业运营,问鼎全球最快动车组。“我们正进行线路试验考核,为早日投入运营奠定基础。”国铁集团技术专家的话语中透着坚定。
智能高铁,重塑出行新体验。本次展会首次设立的人工智能专区,揭示了中国高铁的“智”变方向。无人机巡检机器人、车底智能巡检机器人等设备齐聚一堂,其中融合多模态与大模型故障诊断算法的巡检系统,可自动生成报告并分析数据,大幅提升运维效率。
中国在全球首创的智能高铁技术体系,涵盖智能建造、装备、运营三大板块。以列控系统为例,中国不仅实现350公里时速自动驾驶商业运营,还运用北斗定位技术开发了移动闭塞追踪控制,并研发出支持400公里时速的双模通信系统。国铁集团明确表示,下一步将推动高铁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融合处理、主动学习”,让钢铁动脉更安全、更高效。
中国标准,联通世界惠民生。爪哇岛的热带雨林中,雅万高铁的“Whoosh”列车飞驰而过。这条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走出去”的首个项目,累计发送旅客已突破1000万人次,将雅加达至万隆的行程从3小时压缩至40分钟。印尼-中国高速铁路公司董事长感慨:“城际交通转化为通勤交通,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
从东南亚的雅万高铁到中亚的中吉乌铁路,中国技术正加速融入世界脉动。目前,中国已与4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铁路合作,足迹遍布四大洲。正如张国清副总理在开幕式致辞中所强调,中国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深化双多边合作,以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标准“软联通”服务全球发展。
通向未来,更美好的生活图景。面向2035年,中国高铁蓝图已绘就:路网规模将达7万公里,贯通所有50万人口以上城市。而全球高铁同样迎来扩张期——国际铁路联盟报告显示,全球在建高铁占铁路总里程的30%,未来五年路网年均增长率将达5%。
回望世界铁路诞生两个世纪的历程,中国高铁的崛起堪称自主创新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典范。当各国代表登上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感受“百年京张”的古今交融,他们触摸的不仅是中国技术的脉动,更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飞驰的车轮正将世界拉得更近,以创新为轨、以合为桥,中国高铁的故事,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