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50年,邓岳率部行军迷路时,发现路边有一日式房屋,冲进去问路,却发现一群人端

1950年,邓岳率部行军迷路时,发现路边有一日式房屋,冲进去问路,却发现一群人端起冲锋枪对着他。邓岳问其番号,对方竟闭口不答。 10月25日下午3点,朝鲜两水洞的硝烟刚刚散去。志愿军第40军118师的战士们清点着战果:击毙敌军325人,俘虏161人,缴获汽车38辆、火炮12门。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的首次胜仗,一举粉碎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然而就在几天前,这支刚从海南岛凯旋的“旋风部队”还在朝鲜的山野中迷路。师长邓岳心急如焚,五天五夜的急行军让战士们疲惫不堪,在陌生的土地上更是找不到方向。 月光洒在山路上,警卫员突然发现前方有栋日式建筑。邓岳决定进去问路,推开门的瞬间,十几支冲锋枪齐刷刷对准了他们。屋内的人身穿呢料军服,面无表情,不管翻译怎么询问都不开口。 紧张的对峙中,邓岳挺直腰板大声报出番号。话音刚落,对方立即放下武器,原来这是金日成首相的卫队。更让邓岳惊喜的是,卫队把他们带到了彭德怀的指挥所。 彭总正对着地图研究敌情,看到邓岳就说:“可把你们盼来了!”他指着地图上的标记解释,敌军占领平壤后正分路北进,志愿军必须在妙香山一带阻击。 邓岳注意到彭总的指挥所离前线只有几公里,劝他后撤。彭总却摆摆手说不用担心,有40军在前面顶着呢。临别时,彭总特别嘱咐,这是志愿军出国第一仗,必须打出气势来。 接到任务后,邓岳迅速勘察地形。两水洞位于温井到北镇的必经之路,两侧山势险要,是打伏击的绝佳位置。他把354团部署在丰下洞和富兴洞,353团守两水洞正面,352团作为预备队保护指挥部安全。 10月25日上午9点,侦察兵报告南朝鲜第六师第3营正沿公路北进。邓岳举起望远镜观察,只见敌军车队浩浩荡荡,毫无戒备,士兵们还在车上有说有笑。 当敌人完全进入伏击圈后,邓岳下令发起攻击。冲锋号响彻山谷,353团和354团的战士从两侧山上冲下,将敌军车队拦腰截成三段。迫击炮弹如雨点般落下,敌军的汽车接连爆炸起火。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两水洞村口,南朝鲜军的炮兵部队依托火力优势顽强抵抗,志愿军侦察连伤亡较大。关键时刻,353团参谋长邢维邦率一个营迂回到敌后,打乱了敌人的防御部署。 负责切断敌军退路的354团2营承受着巨大压力,敌援军为救被围部队,组织了七次冲锋。营长王凤江左臂被弹片击中,鲜血直流,仍坚持在阵地上指挥战斗,直到援军赶到才撤下火线。 战斗中还发生了一个插曲,美军顾问赖勒斯少校被俘时,手里还握着没吃完的巧克力,口袋里装着家人的照片。两水洞之战的胜利震动了整个朝鲜战场,军史专家认为,这场战斗不仅歼灭了敌军一个营的有生力量,更重要的是打破了“联合国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鼓舞了志愿军的士气。 彭德怀在战后总结中指出,118师能够取得首战胜利,关键在于充分利用了地形优势,采取了正确的战术部署。邓岳的临机决断和战士们的英勇作战,为后续的战役积累了宝贵经验。 这场战斗也暴露出敌军的致命弱点:过于轻敌,缺乏警惕。他们以为朝鲜人民军已经溃不成军,根本没想到会遇到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中国军队。 两水洞战斗后,志愿军乘胜追击,连续发起第一、第二次战役,将战线推回到三八线附近。邓岳率领的118师在后续战斗中屡建奇功,成为志愿军中的王牌部队。 多年后,参加过两水洞战斗的老兵回忆说,当时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要让那些瞧不起中国人的敌人知道厉害。事实证明,他们做到了。 这场发生在朝鲜山区小村庄的战斗,成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转折点。它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精彩亮相,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决心和能力。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