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51年,关崇贵在朝鲜战场上对美军战机连开14枪,彭德怀得知后下令:把他连升三

1951年,关崇贵在朝鲜战场上对美军战机连开14枪,彭德怀得知后下令:把他连升三级。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1950年的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中流传着一条让人憋屈的“铁律”:不许用轻武器打天上的飞机,而这规矩听着荒谬,但它却是用血换来的。 因为在战争初期,太多战士因为忍不住朝低空飞过的美军飞机开火,暴露了整个阵地的位置,结果招来毁灭性的报复轰炸,所以这条“禁枪令”几乎成了连排干部的口头禅。 可是,总有血性之人要挑战这看似不可动摇的铁律。 一个叫关崇贵的战士,就是这么个人,早年的他生在东北,童年记忆里全是日本人的铁蹄和全家人的颠沛流离,长大后又被抓去当苦力,在矿井里看着同胞一个个被折磨至死。 所以仇恨与反抗,早早刻进了他的骨子里,直到抗战胜利后,他毫不犹豫地参了军,在解放战争中,凭着一股不要命的劲头,成了副班长兼机枪手。 而到了朝鲜,个人英雄主义得给战场纪律让路,关崇贵所在的班组正埋头构筑工事,一架美军P-51“野马”战斗机就尖啸着俯冲下来。 随后一枚凝固汽油弹,就把他身边昨天还分着炒面吃的战友,瞬间烧成一具焦炭。 愤怒和悲痛撕碎了理智,弹药手马更新死死抱住他:“副班长,不能开枪,这是纪律!” 但关崇贵一把甩开他,双眼血红地吼道:“阵地都快没了,还管什么纪律,枪毙我认了!”话音未落,他架起机枪,一梭子子弹就追着敌机屁股扫了过去。 美军飞行员大概觉得这是个笑话,所以只是轻蔑地晃了晃机翼,谁知第二串子弹紧随而至,精准地撕裂了座舱盖。 飞行员还没反应过来,飞机就拖着黑烟一头栽进了山沟,轰隆一声巨响,震得满山积雪簌簌滑落。 这一枪,打出了一场轩然大波,电报传到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长拿着电报,眉头紧锁地向彭德怀汇报:“彭总,三十八军的关崇贵违反纪律,擅自对空射击……” 话没说完,彭德怀一巴掌拍在弹药箱上,震得地图都跳了起来,他手里啃了一半的冻土豆也掉进火堆里:“处分?我看是功臣,他这一枪给我们打出了一条活路,谁说轻武器打不下飞机?这条规矩,现在就得改!” 彭德怀随即下令:关崇贵不但无过,反而有功,由副班长直接提拔为副连长。 而彭德怀的这道命令,不只是给一个战士的嘉奖,更是对整个志愿军战术思想的松绑,那如果说关崇贵的第一次开火是出于血性,那接下来的战斗则彻底证明了他的价值。 因为不久后,惨烈的龙头里阻击战打响,关崇贵所在的阵地,被美军重炮反复轰炸,几乎削平了半个山头。 战至第三天,他带领的班只剩下三个人,当所有人都以为阵地已经失守时,但在硝烟中,一面烧焦的军旗竟然又被竖了起来,原来关崇贵竟然奇迹地活了下来。 原来,当时的他独自一人拖着三挺机枪,在阵地上来回转移,轮番朝着冲锋的英军格洛斯特营士兵开火,子弹打光了,他就爬出战壕,从敌人的尸体上捡武器继续战斗。 当四十二军军长吴瑞林带人拼死反攻夺回阵地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关崇贵浑身是血,倒在三十多支被打坏、炸弯的枪械中间,身下流出的血水已冻成了暗红色的冰,而在他面前,躺着的是五百多具敌军尸体。 卫生员俯下身,才勉强听清他微弱的声音:“报……告……子弹……数……” 彭德怀再次接到战报,毫不犹豫地下达了第二道命令:通令全军,嘉奖关崇贵的战斗精神,号召全军学习。 彭总的两次力挺,彻底点燃了志愿军用轻武器“打飞机”的热情,战士们不再束手束脚,一种全新的群众性防空战术应运而生。 从那时起,杨德贵用十发子弹击落一架轰炸机,屈秀善三发子弹打爆敌机油箱的战绩层出不穷,就连炊事班都端起步枪,朝着天空练起了射击。 到朝鲜战争结束,志愿军步兵用各种轻武器,总计击落击伤了882架敌机。 当时美军飞行员一度把超低空飞行当成炫技和猫戏老鼠的游戏,可随着一架架战友的飞机在地面步枪机枪的火网中栽下来,他们再也不敢肆无忌惮地低飞扫射,嚣张气焰被打掉大半。 关崇贵的一时“冲动”,意外地撬动了整个战场的战术格局,也戳破了美军“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所以它证明,所谓的“铁律”并非不可逾越,战场上最管用的,永远是基于实际、敢于胜利的智慧和勇气,规则是为人服务的,当它成为胜利的绊脚石时,打破它,就是最大的功劳。 【信源】《解放军报》刊载的权威史料《鏖战朝鲜:步兵防空作战实录》